摘要:前几天刷到德国朋友的动态,说她邻居家的小伙子,找了三个月工作还没着落,原本计划秋天换个大点的公寓,现在连房租都开始精打细算。
文|江语迟
编辑|江娱迟
前几天刷到德国朋友的动态,说她邻居家的小伙子,找了三个月工作还没着落,原本计划秋天换个大点的公寓,现在连房租都开始精打细算。
你可能没太在意,但这背后藏着一个十年没见的“坏消息”。
今年8月,德国失业人数破了300万,达到302.5万!上一次这么高,还是2015年的事儿。
说真的,数字是冷的,但你想想:这300万里,有刚毕业想开启人生的学生,有在工厂干了好几年却被裁员的工人,还有想靠一份工资撑起家庭的父母。
尤其是夏天本来就难,企业放假不招人、培训合同到期,可这次不一样,连联邦就业局都明说,是经济疲软拖了后腿。
这哪是简单的“季节性失业”,分明是经济给大家敲的警钟啊!
你知道吗?德国不同地方的日子,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不来梅和柏林的失业率,都快冲到12%和10%了,街上随便问个人,可能都能碰到正愁找工作的;可南边的巴伐利亚和巴登-符腾堡,失业率才4%出头,找工作反而没那么难。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两年“不增长还倒退”,2023年萎缩0.3%,2024年又缩了0.2%,这可是2003年以来头一遭!
今年好不容易一季度稍微好点,环比涨了0.4%,结果二季度又掉下去了,联邦统计局还把数据从降0.1%改成了降0.3%。
慕尼黑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的菲斯特说的一句话,特别让人有感触,现在家里就算赚的比物价涨得快,也不敢花钱。
为啥?还不是怕未来没保障!你想啊,要是听说身边有人失业,自己就算有工作,也会忍不住多存点钱,少买点东西。
这一省,消费就冷了,经济就更难转起来,简直是个恶性循环!
好在不是所有人都在等,政府今年5月就搞了“紧急行动计划”,7月又推了《紧急投资计划》。
说白了就是想办法帮企业:降能源成本、减税收、少点官僚主义的麻烦,还说要修修那些破旧的基础设。
—毕竟企业日子好过了,才敢招人啊。
专家们也没闲着,菲斯特说,光靠借钱没用,得搞“结构改革”,让企业愿意投资;
雇主协会的杜尔格更直接,说“不能再拖了,要搞‘改革之秋’”,还建议对那些拒绝工作的人严一点,让干活的人能多拿点净收入。
有意思的是,虽然整体难,但也有小亮点。
德国劳动力市场研究所(IAB)调查了所有就业机构,发现8月大家第一次觉得“失业率要停涨了”;
还有个调查更暖心,89%的上班族觉得“自己的工作挺稳”,比去年还多了4个百分点。
你看,就算大环境难,大家心里还是有点底的。
不过,光有计划可不行。
德国工商总会的梅尔尼科夫说得特别实在:新政府刚上台时承诺一大堆,现在都四个月了,热身期早过了,得真动手啊!
你想想,企业为啥不敢招人?有的是东西卖不出去,有的是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还有的干脆把工厂搬到国外。
为啥搬?还不是德国官僚手续多、税收高,再加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在这儿生产不划算。
要是这些问题不改,就算政府投钱,效果也有限。
而且别太乐观,纳勒斯(联邦就业局局长)就提醒:9月可能会好点,但冬天失业人数说不定又会超300万。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也把今年的GDP增长预期从0.3%调到了0.1%。
所以啊,现在不是松口气的时候,得真刀真枪地改,让企业有信心,让大家有安全感。
结语其实看着德国这事儿,总想起一句话: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
不管是柏林街头找工作的小伙子,还是巴伐利亚工厂里踏实干活的工人,大家想要的都不多,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不用太焦虑的未来。
政府的投资计划也好,专家的改革建议也罢,最终都得落到“让企业敢招人、让大家敢花钱”上。
或许现在还没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但只要不拖、不敷衍,真真切切地解决问题,总有一天能看到转机。
毕竟谁不盼着下次再听德国的消息,是啤酒节上的欢笑,是工厂里的机器声,而不是“失业人数又涨了”的叹气呢?日子难,但只要往前挪,就有盼头。
来源:江语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