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小学三年级在日记本上写下稚嫩的句子开始,它们便如影随形,重塑了我的认知,丰盈了我的人生,更让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找到清晰的方向与滚烫的热爱。
友情提示:本文是千字文,建议朋友们点击文章右上角的语音播放,保护眼睛!
人生如旷野,总有一些力量能劈开迷茫,为前行之路铺就星光。于我而言,这力量便是阅读与写作。
从小学三年级在日记本上写下稚嫩的句子开始,它们便如影随形,重塑了我的认知,丰盈了我的人生,更让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找到清晰的方向与滚烫的热爱。
我的写作之路,始于母亲温暖的启蒙。
小学三年级,当其他同学还在为写作文发愁时,母亲耐心地教我观察生活、记录感受,从一句通顺的话,到一段完整的叙述,她的鼓励是我最初的勇气。
也正因这份启蒙,我的作文总能拿到高分——老师会把我的作文贴在教室后墙,让全班同学传阅;老师会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念我的日记,让文字里的情绪感染每一个人;甚至会将我的文章拿去投稿……那些被认可的瞬间,像一颗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让我从此爱上了写作这件事。
而写作的素材与灵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阅读给予的滋养。
小时候,老家到城里的新华书店有一个多小时的步行路程,每个周六周日,这条路上总有我小小的身影。
压岁钱和零花钱几乎都花在了买书上,指尖划过书脊的触感、翻开书页时的墨香,是童年最珍贵的记忆。
后来到了国外半工半读,泡图书馆成了我的习惯——在安静的书架间穿梭,从一本本书里汲取知识,仿佛拥有了对抗生活艰辛的力量。
几十年来,睡前看书的规律从未改变,哪怕出门旅行,行李箱里也总会塞上几本书,它们是我随时可以停靠的“精神港湾”。
这份对文字的热爱,在成年后逐渐变成了职业路上的助力。
2010年,我开始尝试写财经文章,最初从“新股申购分析”入手。
没想到,我写的文章被所在证券公司的投资总监看中,每天都会转发给VIP客户;
那时侯在东方财富网投稿,那时的网名是随机取的,直到大约10年前,“故乡的云ZYH”这个名字才正式伴随我的文字。
十几年前,我在东财“新股吧”小有名气,后来转战“兴业银行股吧”,文章的阅读量和点赞量总能给我惊喜。
虽然在今日头条注册多年,但直到2022年10月,我才正式将创作重心搬到这里,开启了新的写作旅程。
有人问我,写作究竟有什么乐趣?
于我而言,写作是“用时光酿造回忆”的过程——把当下的思考沿着笔尖流淌到纸上,多年后再读,那些曾经的想法、经历的故事,都成了坛中陈酿,醇厚而珍贵。
更重要的是,写作是一场持续的自我提升:它锻炼我的思考与表达能力,让我能更清晰、更结构化地梳理观点;它推动我深入探索事物本质,对变化的世界保持敏感;在查资料、找数据的过程中,我的知识储备不断丰富,思维与认知也在一次次升级。
我始终相信,只有对事物有透彻的思考,写出来的文字才具备真正的价值,而这份“透彻”,也反过来塑造了更成熟的我。
阅读与写作对我的改变,还藏在一段关于“投资”的转折里。
十六年前,我还是股市里懵懂的“小韭菜”,一位前辈送给我的一本价值投资书籍(下图),彻底改变了我对股票投资的认知——我第一次明白,股票不只是投机的筹码,更承载着投资的逻辑与价值。
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到巴菲特的“买股票就是买生意”,再到芒格的“能力圈”、彼得·林奇的“PEG投资法”,这些从书中习得的智慧,成了我投资路上的灯塔。
也正因深知一本书的力量,我后来买了很多投资书籍送给有缘人,希望能将这份启发传递下去。
如今,写作带给我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满足,还有分享的快乐。
我永久关闭了打赏功能,不想从朋友那里获取额外的收益;
但每次收到今日头条的稿费,或是像这次拿到“新锐作者权益奖金”时,我总会请身边的朋友、工作室的伙伴们吃一顿饭——文字的价值,从来不是孤立的,能和在意的人分享这份喜悦,才让写作更有意义。
回望来时路,从小学三年级的日记本,到如今屏幕上的财经文章;
从新华书店里的小小读者,到能通过文字传递观点的创作者,阅读与写作早已不是简单的爱好,而是融入我生命的底色。
它们像两束光,一束照亮我认知的边界,一束指引我表达的方向,让我在人生的旷野上,始终能坚定地走向热爱与清晰。
来源:故乡的云ZYH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