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青岛多措并举,力促金融机构将更多要素资源投入民营企业,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组织架构和产品服务逐步健全,股、债、贷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
记者从市委金融办获悉,今年以来,青岛多措并举,力促金融机构将更多要素资源投入民营企业,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组织架构和产品服务逐步健全,股、债、贷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青岛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8237.82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到24.65%。今年以来,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2.82%,较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42%,较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
多方发力,加码民企融资
走进明月海藻集团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中心,科研人员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精密仪器。显微镜下,海藻酸钠这一传统“工业味精”正经历着向高附加值生物材料的华丽蜕变。
“从海藻中提取的高纯度海藻酸盐,是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的核心基材,但前期研发投入大、成果转化周期长,资金压力曾是我们面临的一道坎。”集团技术负责人坦言。
企业点题,金融作答。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深入调研企业技术路线和产业化规划,针对其突破“卡脖子”技术、进军生物医用材料的战略转型需求,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专项授信支持,精准投向核心研发设备购置、中试生产线建设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
这正是政策持续加码,金融机构加力支持民企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青岛多方发力,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力促金融机构将更多金融活水投向民营企业。
市委金融办联合“一行两局”,出台《青岛市深化金融伙伴工作机制暨“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金融伙伴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青岛市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推动银行机构加大信贷资源投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联合17个部门共同建立“金融+产业”联动工作机制,开展金融+科技、金融+商务、金融+新型工业化等系列专项对接活动,科技、绿色、海洋、普惠小微等重点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青岛深入摸排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组织重点银行机构开展全覆盖走访对接。开展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大调研、民营企业分层分级集中问诊,积极整合银行、保险、担保、创投风投等各类金融资源,为存在融资困难的企业提供融资建议,实现“能投快投”“应投尽投”“难投讲清”。
普惠小微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市委金融办还积极联合“一行两局”,指导银行机构加力落实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政策惠及面。
今年以来,截至目前,青岛开展多层次对接活动超500场次,推动银行机构走访对接企业超6万家次,新增授信近6500亿元、放款2033亿元。
精准赋能,助力科技民企进阶
一根细如发丝、却坚韧异常的钨丝,不仅是新材料技术突破的缩影,更承载着中国推进“双碳”战略、巩固新能源产业优势的雄心。近日,这根“丝”,牵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故事。在相关部门的精准指导下,兴业银行青岛分行成功为辖内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1000万元“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精准助力企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
“政策的温度,加上兴业银行‘雪中送炭’的精准服务,让企业切实享受到红利,资金到账后立即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中,真是我们的‘及时雨’。”该新材料企业负责人的一席话,道出了民营企业对金融机构高效服务的认可。
今年以来,青岛多部门协同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在科技、财政、金融联动上形成合力,引导带动资源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和科技型企业集聚,运用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银担合作、投贷联动等措施,全方位加强对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支持。打造青岛“青科贷”“青科保”“青科担”“投(保)贷”等系列科技金融政策产品,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贷款给予贴息,对购买科技保险产品企业给予保费补贴。
今年3月,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发布,为更好抢抓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机遇,青岛市委金融办牵头建立了试点运行情况调度机制,并联合青岛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市民营经济局等部门对试点范围内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并购贷需求,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并购贷款需求进行全面摸排,更新完善试点业务储备库。动态更新科技企业并购贷业务储备库。
依托“金融政策产品直播季”活动,市委金融办邀请浦发银行青岛分行、兴业银行青岛分行介绍科技并购落地贷新政及业务落地情况,扩大宣解覆盖面,提升科技企业运用并购贷意识和能力。
截至8月末,青岛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累计授信50.23亿元,完成放款39.88亿元。
资本市场赋能,畅通多元化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是支持科技创新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
青岛积极开展资本市场“助航行动”,助力民营企业上市进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信息披露,健全内控与风险管理,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今年以来,市委金融办持续加强与各交易所的合作交流,邀请沪深北港交易所专家来青调研近20次,实地走访泰凯英、海力威、中加特等重点民营拟上市企业30余家次,为企业精准把脉,提供专业指导。摸排全市62家“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链主企业上市情况,重点关注具备上市意向的拟上市企业,邀请交易所专家实地调研拟上市链主企业10家次,传达最新政策及导向,提供精准、专业指导。
截至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共84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近60%。民营拟上市企业泰凯英过会待发,10家交易所待审企业中民营企业9家,22家辅导备案企业中民营企业18家,民营企业上市加速推进。
青岛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强化企业走访、政策宣传和发债需求摸排,建立意向发行后备库,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今年以来,青岛已有12家优质债券发行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8支,发行规模171.3亿元。
精准赋能,青岛正为润泽民营企业、激发成长动能带来更多金融助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