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近日在电视台直播讲话中,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争议发声,明确指出:“特朗普唯有成功解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才有资格真正获得这一奖项。”
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争议再起,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电视台直播讲话中直指核心: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若想获此殊荣,必须先解决持续升级的巴以冲突。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近日在电视台直播讲话中,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争议发声,明确指出:“特朗普唯有成功解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才有资格真正获得这一奖项。”
此番言论既点出当前巴以局势的紧迫性,也让特朗普对诺贝尔和平奖的“野心”成为国际舆论焦点。
马克龙在讲话中详细阐释了自身观点。一方面,他认可特朗普近期频繁在公开场合重申对“地区和解”的承诺,甚至多次提及正推动解决“七场国际危机”,且毫不掩饰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渴望;但另一方面,他强调“口头承诺需落地为实际行动”——当前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愈发严峻,若特朗普无法推动局势降温,所谓的“和平努力”不过是空谈。
“停止冲突是前提,”马克龙语气坚定地表示,“只有先让加沙的炮火停下,让平民脱离危险,才有资格谈论和平奖项。”
他同时着重提及美国政府对巴以局势的特殊影响力:因美国正为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提供武器,特朗普应借此推动以色列当局立即停止敌对行为,为双方对话创造必要条件。
事实上,特朗普与诺贝尔和平奖的关联早有迹象。今年2月初,特朗普便在竞选集会上高调宣称“自己已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这一说法当时引发舆论哗然。
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确实有多位国际政要及机构为特朗普的提名背书:韩国国会情报委员会副委员长朴成元率先公开表态,称“认可特朗普在东北亚安全领域的贡献”,并将其纳入提名推荐名单;东帝汶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提出“附条件提名”,明确要求特朗普需在任期内推动解决乌克兰危机与中东冲突中的任意一项,才算满足提名资格;就连与西方关系微妙的白俄罗斯领导人亚历山大・卢卡申科也加入提名阵营,不过他同时直言“对诺贝尔和平奖的公信力存疑”,称此举更多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种观察”。
此外,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已向特朗普提交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文本;卢旺达外交部长奥利维尔・恩杜洪吉雷赫对这一提名想法表示支持;美国国会议员厄尔・“巴迪”・卡特则呼吁诺贝尔委员会推动特朗普调解伊朗与以色列的争端;巴基斯坦政府也因特朗普在印度相关冲突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对他的提名。
来源:小志一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