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酒店环境参差不齐,即使花了钱也很难有居住品质可言,但如果能统一标准并且连锁化运营,会是个商机——在跑遍印度各地、住遍了各种廉价酒店和小旅馆后,一个名叫瑞提什(Ritesh Agarwal)的印度小伙感慨道。
新媒体编辑|宝珠
视觉 | 顾芗
这些酒店环境参差不齐,即使花了钱也很难有居住品质可言,但如果能统一标准并且连锁化运营,会是个商机——在跑遍印度各地、住遍了各种廉价酒店和小旅馆后,一个名叫瑞提什(Ritesh Agarwal)的印度小伙感慨道。
19岁时,这个小伙创立了一个对标Airbnb的信息聚合平台,将全印度的廉价旅馆、私人房间以及短期公寓汇总在上面。这还不够,他开始了酒店改造的尝试,并且创立品牌OYO。
Ritesh Agarwal和他的第一家OYO/图源:Ritesh Agarwal的社媒
OYO并不直接持有酒店,而是通过加盟的方式拓展规模。七年后,OYO成为印度最大的经济型酒店预订平台,让印度人体验了一把连接互联网和星际酒店的机会,作为品牌标识的“OYO红”,彻底红遍印度。
有商业头脑的瑞提什,开始计划把“印度神话”复制到中国。为此,他还给自己改了一个充满特色的中文名:李泰熙。
在2017年底进入中国市场后,李泰熙用了一种非常迅猛的方式扩张,在中国掀起了风浪。
“每3小时开一家新店”,OYO用20个月的时间,迅速覆盖了300多个城市,加盟了1万多家门店。这种速度使其规模迅速远超如家、汉庭和7天等老牌经济型酒店的总和。
不料,中国市场远没有那么好走,OYO中国经历了辉煌以后迅速坠落,2021年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草草收场。
但OYO的神话还在继续。
如今,“廉价酒店之王”“县城招待所巨头”的酒店,已经是全球酒店行业的第三大品牌。
到了今年9月,OYO准备在印度申请上市的消息传出,并且得到承销商积极的反馈。不仅如此,据知情人士透露,OYO的IPO将在今年11月进行,届时OYO的目标市值将高达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2亿元)。
这不禁让人们好奇,在标榜“中产最爱”“轻奢酒店”“精品民宿”的当下,价格低到29元/晚的招待所、均价不过百的小旅馆,凭啥估值超过了500亿?
不按常理出牌的OYO,能获得如此高的资本市场认可,背后的逻辑并不仅仅是“便宜”,一切还要从李泰熙的履历开始谈起。
“印度温州人”的印度版Airbnb
李泰熙是印度马尔瓦尔人。这里是印度主要的商业民族之一,他们也被称为“印度温州人”。
李泰熙的父亲经营着商店生意,从13岁开始,他就有想要“卖出什么东西”的念头,开始销售手机SIM卡。
不过,真正让他涉足酒店行业还是一次参加活动的契机。第一次听到Airbnb和Uber概念时,这位印度年轻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Airbnb 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遍布各地的房源和各有特色的入住体验
不管是Airbnb,还是Uber,背后都是通过网络重新分配资源的共享经济,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定位中高端客户群。但是在印度,不知名的快捷酒店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是给背包客过夜的小酒店,是给低收入人群提供住宿的廉价旅馆,而住进这些地方的人也需要自己的Airbnb。
李泰熙指出,世界上的大型酒店集团很少会经营100间客房以下的酒店,但其实全球90%的酒店都是这一类别。
OYO的雏形是一家聚合了廉价酒店信息的服务网站,李泰熙花了一段时间深入探访印度各地的民宿和旅馆,最终改造成OYO Rooms。
最开始,李泰熙在古尔冈一个城市的一家酒店开始实践。这家酒店只有14个房间,他把其中的11间改造成了OYO Rooms,提供干净的床单、热水和免费WiFi。
后来,李泰熙不断获得资金支持,有能力进行更多资源的整合,他开始迈向东南亚地区的非品牌“单体酒店”,通过特许加盟的方式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一名马来西亚网友在自己的社媒上分享入住OYO酒店体验
什么是单体酒店?
就是那些所谓位于三四线城市、名气有限、入住率不足50%的小酒店。它们是一片分散的市场,李泰熙则想把它们串成片。
业内人士将这种加盟称为“软加盟”,也就是基本不收取加盟费,通过酒店收入进行佣金分账,比例不超过10%。
加盟以后,OYO会将其纳入到品牌旗下,并且进行统一的外墙、前台、房间等改造,增加品牌辨识度。
对于那些小旅馆、廉价酒店来说,加入OYO有什么好处呢?李泰熙表示,酒店的入住率从原本的25%,增加到加盟后的65%—70%。
这种整合模式能在印度市场爆火有着特定的土壤——印度的酒店还未实现大规模的标准化和连锁化,既没有七天、如家等遍布全国的经济连锁酒店品牌,除了高级酒店以外,印度人可以说是“无品牌、无标准、无渠道”预订任何酒店。
同时,许多印度的廉价酒店环境糟糕,大多由老板自己动手打理,急需有人制定统一标准并且实行。所以,OYO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廉价酒店的印象。
网友分享自己在印度住廉价旅店时,需要由旅店老板带领去房间,而房间的环境相对比较简陋
“OYO最好用的时候,是你自己知道想要什么。”一名OYO用户在论坛Reddit上评论称:“我一直都在印度到处出差,OYO能看到酒店照片,尤其是厕所的图片,不用先去现场看,还能在酒店付款,还有简单的早餐。”
他还提到,在OYO推出早期,曾经在古尔冈住过房东单独出租的房间,那是一个带露台的豪华平房,体验很好。
OYO能在印度大获成功,这让李泰熙相信,它在海外市场也同样具有复制性。此后,一举向海外市场进发,尤其是中国市场。不过,其商业模式的脆弱性也由此显现。
败走中国市场
OYO出海,延续着他的品牌策略:快打旋风。
2017年11月,OYO决定拓展中国市场。当时,这家企业认为,这是和印度平行的重要战场。李泰熙在内部信里称:“中国就是本土市场,我们要在这里继续投资,不仅投资酒店,还要投资云厨以及其他业务。”
这一年,OYO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酒店,随后“花更少,住更好”的LOGO出现在大大小小的中国城市里。
OYO“花更少,住更好”的标语
2018年10月底,OYO宣布已经在中国运营6700家酒店,管理31万间客房。不到一年的时间,OYO所管理的酒店数量,已经超过了老牌集团华住。
最高峰期间,OYO中国的加盟数量超过1万家,管理客房50万间。很快地,300多个中国城市都拥有OYO的标志。
而这些酒店价格只需要几十块钱一晚。甚至有一段时间,OYO还面向新用户推出29元/晚入住的一口价活动,通过堆积优惠活动,价格还能实现更低。
OYO曾面向新用户推出29元/晚入住的一口价活动
此外,OYO还大手笔挖来了众多巨头的高管,沃尔玛、顺风、Uber、瓜子等公司的一大批前高管聚集在新的创业团队里,昭告着印度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大计。
在不少人看来,OYO的扩张模式和“贴牌”无异:不收加盟费、不需大量装修、只需上交不到5%到8%的营收作为佣金。
这一抹OYO红就像横冲直撞的红绿灯,冲向国内酒店行业的心脏,将“中国酒店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同时,OYO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下沉市场。
这些廉价酒店的运营能力和盈利水平本来就不强,OYO的加盟条件宽松,而且在初期不改变酒店的财务系统,两者一拍即合。
不过,也正是这么松散的约定关系,导致后续运营上出现了较大的漏洞。
首先,OYO拥有着一套价格调试体系,这套体系会先调低酒店的入住价格,吸引一定流量后会慢慢涨价,确定客流量和盈利之间平衡的房间单价。不过,不少商家公开抱怨称,低价吸引来的客人素质不一,清理成本和损耗水平都很高,当价格逐渐回归正常之后,习惯了超低价的顾客大幅减少。
此外,OYO中国的运营似乎并不如宣传一般诱人。
有网友在社媒上分享自己在OYO酒店的入住体验
在OYO加盟1.0模式里,总部和酒店只有一定比例的佣金抽取关系,后来推出了2.0模式,采用“保底收益+分成”的策略,设置了保底金额。OYO在推广时承诺,如果商家没有达到保底金额,会补偿差距收入。
但事实上,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很多酒店业主称收不到差额补偿。
2020年中,OYO中国持续震荡,高管相继离职;与小酒店业主之间的关系,也从相互合作变成了矛盾丛生。
作为印度首个向中国输出的互联网企业,OYO留下的故事颇为耐人寻味。归根到底,是OYO中国没办法走出盈利的道路,而且也遭遇到了国内OTA平台和传统酒店的抗衡。
现在,想搜索一家OYO的酒店已经不容易。OYO在华门店逐渐缩水,与巅峰期少了近90%的数量;而曾经的2.0保底模式,也全面转向无保底模式。
2021年7月,李泰熙公开表示要将业务发展重点放在印度、东南亚和欧洲市场,正式退出了中国市场。
瞄准“散客们”的前途
在目前热闹的酒店叙事里,似乎很少会看到“单体酒店”相关的故事。
但是OYO前首席运营官施振康曾经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有大量客房数小于80间的中小物业,它们有着升级的需求,但传统连锁酒店品牌很少关注到这个市场;此外,下沉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充,但现有供给没办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那么,这些酒店都由谁来经营?收入情况如何?受众都是谁呢?
也许很少有人想过这样的问题,而OYO公开发布的一份《中国单体酒店业主大数据报告》揭示了这一群体的精准数据。
OYO签约的接近2万家酒店里,有64%的业主是跨界人士,他们除了酒店以外,还有其他收入来源;有一半以上的业主,其酒店收入低于他们总收入的50%。
与此同时,OYO加盟酒店里,66%是平均房价不过百的酒店。“一晚不过百”成了标签,也是规模庞大的一群人的需求。
OYO数据还显示,住在酒店里的人们,求医、求学等特殊需求类型占到了整体的四分之一。此外,有一部分人选择订这些廉价酒店的原因是,备考、熬夜看球、打游戏等等。
他们的诉求尽管不如商旅出差一般稳定,但却是规模越来越大的“散客们”。
所以,与其说OYO只是做着一门简单的“贴牌”生意,不如说他们解决了痛点。
上述前高管还在公开场合提及,“中国市场‘有品牌’的酒店只占到10%,而美国和欧洲分别是80%和60%,经济型连锁酒店的门槛很高,所以大量的单体酒店即使有需求,也没办法享受到加盟连锁酒店的种种服务”。
尽管OYO在中国市场败走,但其改造思路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这位“不速之客”到来之后,国内连锁酒店业纷纷响应,入场单体酒店的赛道。
以华住集团为例,2019年,其联手IDG资本战略投资的H连锁酒店,可谓是直接叫板OYO:不收加盟费,只收管理费,初期只收营业额3%的费用。
不过,在加盟要求上,H连锁的定位显然更高:其所吸纳的酒店房价在120—400元之间;此外,H酒店还要求加盟门店月收入不低于9万元。它的加盟速度也不慢,四个月签约的酒店数量接近上千家。
不过,后来故事的结局走向也出人意料。H连锁并没有和OYO形成明显的差异化,而且,如果不是依靠资本进行大幅度补贴,所谓的加盟模式很难盈利,因此,“不收取加盟费”和“低加盟门槛”的模式要如何减少亏损,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后来,H连锁规模收缩并更名为你好酒店,一年后,华住集团宣布将旗下怡莱品牌与你好酒店合并。
那么,OYO的故事要如何讲下去呢?如今,OYO的目标市值为80亿美元(约572亿人民币),他们上市的计划之一,是“重塑品牌”。
OYO酒店房间图
2024财年第二季度,OYO首次实现公司季度盈利,税后利润超过1360万元,全年盈利进一步扩大,净利润为62.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亿元)。
为了提高品牌影响力,近年来,OYO在欧美市场着墨。他们收购阿姆斯特丹度假酒店Leisure Grou、买下美国猫头鹰赌场酒店,这些交易均耗资上亿美元。通过前者的收购,OYO度假屋业务的佣金收入从394万美元提升到约9494万美元。
四年前开始,OYO还正式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联盟,打造“下一代旅游、酒店产品和技术”。
重要的是,OYO的故事一直有资本在相信和注入。根据报道,李泰熙有一笔3.83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债权人要求其偿还债务,但如果OYO能在今年实现IPO,将有机会允许其延迟到2027年。此次上市的紧迫性,可想而知。
不断靠融资和想象力支撑起来的“廉价酒店之王”“县城招待所巨头”神话,还在努力不被人遗忘。
封面及头图均为/顾芗·AI制图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