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中学有女教师卖淫被抓!”2024年11月26日,浙江某县一名女教师张女士在名为“仙女下凡”的三人闺蜜群中看到这条消息时,并未意识到这场“闲聊”会让她面临行政拘留。
闺蜜群一句“八卦”,引爆全县谣言风暴
“某中学有女教师卖淫被抓!”2024年11月26日,浙江某县一名女教师张女士在名为“仙女下凡”的三人闺蜜群中看到这条消息时,并未意识到这场“闲聊”会让她面临行政拘留。
当晚,张女士从群友崔某某处获知传言主角是申某某老师后,随手将申某某的照片发到闺蜜群和家庭群,并私信告知了朋友郑某某。谁知郑某某随后将信息转发至两个6人群,谣言如野火般扩散。几天后,被诽谤的申某某报警,张女士、崔某某被行拘2日,郑某某因怀孕未执行拘留。
庭审激辩:私密群聊算不算“散布谣言”?
2025年9月24日,张女士起诉天台县公安局案一审开庭。双方争论焦点在于:3人微信群聊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散布”?
- 警方观点:点对点传播给亲友,反而让信息可信度更高,加速二次传播。张女士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言论更具杀伤力。
- 张女士抗辩:群聊仅为家人闺蜜,具有私密性,且当地早已有相关传言,自己并非恶意编造。
另外,据庭审中提交的笔录内容显示:线下讨论早于网络传播。多名教师证实在张女士群聊前,办公室已有人讨论此事。
法律解析:为何“小范围八卦”也踩红线?
1. “散布”不要求全网传播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42 条第(二)项,构成诽谤需同时满足:捏造事实(虚构与事实不符的内容)、针对特定人(内容指向明确可识别的个人)、公然传播(让不特定多数人知晓)、主观故意(有意损害他人名誉)。
此案争议点:群聊成员数虽少,但成员之一主动扩散了聊天内容,造成信息外泄至不特定多数人,是否构成情节较重?
2. “情节较重”认定关键
此案中,谣言涉及“卖淫”这一敏感话题,且受害者是教师,对职业声誉破坏极大。警方据此认定“情节较重”,但张女士一方质疑其传播范围有限,未达此标准。
3. 教师身份加重责任
作为教育工作者,张女士的言论更易被采信,这可能也会成为法院考量其过错程度的重要因素。
受害者创伤:谣言如何摧毁一名年轻教师?
申某某在社交平台控诉,造谣者对她的照片附有“恶毒评价”。事发后,她情绪崩溃,在同事陪同下报警。尤其在小县城人际关系紧密的环境中,此类谣言对个人名誉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社会反思:私聊边界何在?
此案揭开一个残酷现实:私密群聊不是法外之地。即使主观无恶意,但若未核实信息真伪便传播,就可能承担法律后果。尤其当谣言涉及他人尊严时,所谓的“小范围八卦”同样可能引发雪崩。
一句群聊中的“八卦”,让两名教师人生轨迹交错——一个被谣言所伤,一个被法律惩戒。此案警示所有人:指尖下的每一次传播,都连着他人的人生。法院的最终判决,将为此类“私密言论”划定法律边界。
来源:小涵带你来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