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万家大酒楼接连倒闭,消失的“镇店之宝”,暴露巨变的痛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7:55 1

摘要:贾国龙与罗永浩的“预制菜大战”,虽然随着一句“放弃追究”暂时平息,但这场波澜正在中国餐饮圈持续发酵。与此同时,国务院也紧急推动了预制菜国家标准,不少品牌餐厅集体开启“后厨直播”,争抢烟火气,生怕自己被贴上“预制菜餐厅”的标签。

贾国龙与罗永浩的“预制菜大战”,虽然随着一句“放弃追究”暂时平息,但这场波澜正在中国餐饮圈持续发酵。与此同时,国务院也紧急推动了预制菜国家标准,不少品牌餐厅集体开启“后厨直播”,争抢烟火气,生怕自己被贴上“预制菜餐厅”的标签。

但就在各路餐厅擦亮锅碗瓢盆的时候,老牌大酒楼却正陷入“生死时速”。从广州到深圳、佛山再到天津、杭州,一家家屹立十年甚至三十年的知名酒楼宣布关店——2025年香港至少八家响当当的大酒楼将全面歇业;鸿星艺都海鲜酒家发布停业告示;同庆楼净利润同比下滑67%。曾经人声鼎沸、宾朋满座的大酒楼,如今门可罗雀,近5万家酒楼经营异常,“收尸人”成了热门职业。

回到十几年前,大型酒楼代表着一种梦幻生活。从婚宴到家宴,再到公司聚会,每逢佳节假期,这些门面阔绰的大酒楼总是高朋满座。“杏花楼”“楼外楼”“国宴宫”这类霸气名字,成了各地的旅游地标,一时间开酒楼成风,商家如雨后春笋蜂拥而至。

而酒楼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仅在于面积大、排场足,还在于它的一条龙服务:从正餐、演出到会议、健身房,甚至珍稀海味,都能一网打尽,成为本地人生重要时刻的见证者。那时候,提前半年定酒席不足为奇。

但盛极而衰,昔日的“招财树”已然变异成“蚊子血”,高调开业迅速变成了低调关门。“餐饮收尸人”横空诞生,他们靠回收设备发家,一天收二十家店不是新鲜事,这些都是曾让大酒楼傲视同行的老底气。

2023-2025年,据天眼查数据,经营异常的酒楼就逼近五万家。不少10年以上老牌酒楼,老板打包大甩卖都无人接手。“昔日白月光,如今蚊子血”,不是夸张——它们真的被时代淘汰了。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镶金大酒楼,彻底失去了年轻人的青睐?答案不止一个。

1. 宴请需求断崖式变化

首先,传统大酒楼依赖于宴请市场,但近年来结婚人数大幅下滑,婚宴、满月宴、生日宴纷纷缩水。更加剧烈的,是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哪怕有宴请需求,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小清新、主题化、户外场地,甚至快餐品牌也能办婚礼。商务宴请“禁酒令”、高端聚会迟缓……连根基都动摇了。

2. 审美断层,越装修越被“嫌弃”

提到大酒楼,很多年轻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土”:红漆木柱、雕花屏风,就算曾经华丽,现在却难逃落伍命运。新兴的宴会艺术空间用森系、海洋系等主题吸睛,大酒楼却还在坚守“庄重旧调调”,客源自然被分走。

3. 口碑塌陷,预制菜成为致命刺客

早几年,“六千元婚宴七成预制菜”新闻上热搜,引发消费者不满。许多人吐槽,现在的酒席贵且难吃,吃出来都是“科技狠活”。高成本运营加上菜品质量下滑,让大酒楼彻底丧失性价比。招牌菜卖出重价,味道却不如便利店预制,顾客怨声载道,老板也有苦难言——租金居高不下,2千到1万平米面积,团队臃肿,人力成本高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收入难以覆盖成本,被债务拖垮。

当五星酒店都摆摊求生,大酒楼自然也在“另类求生”。

像徐记海鲜卖起卤味夜市,井榕大酒楼化身社区食堂,艳阳天的高端主菜变身快餐抢流量,各路老字号“老司机下场开新车”。但行业人士坦言,这些“止痛药”只能暂解燃眉之急,想要真正翻身,还是要挖掘新的“镇店之宝”。

1. 产品创新,取悦年轻人

与其“大而空”,不如精细化运营。有酒楼把虾饺做成玉玺造型,奶黄包做成青铜器,用网红思路吸引流量。甚至传统食品业务爆发,比如同庆楼2024年“食品创收”狂增85%,焕发新生机。

2. 体验升级,跨界文旅“稳流量”

一些酒楼牵手文旅,开设陕菜文化博物馆,或融合岭南园林、沉浸式互动展厅,光影秀、研学打卡……价格略高,但体验感拉满,自然有人买单。还有联合周边游平台的“百元一日聚”,饭店加KTV棋牌室,精准切中银发族群体,也稳住营收基本盘。

3. 拥抱科技,酒楼也能“AI转型”

机器人成了新晋“掌勺大师”,智能后厨直播让网友投票决定菜品去留,“透明后厨”提升信任。有的30年老店借抖音直播活过来,还孵化了自己的预制菜品牌。一切可能性都在尝试!

每一个行业的衰落,不只是技术或市场原因,更是对目标客群失去吸引力。大酒楼之败,最根本的悲哀是年轻人“不玩了”。倒下的不只是铜锅圆桌,还有那个挥金如土、众人欢聚的时代。

但唯有顺应变化,拥抱创新,才有机会涅槃重生。谁能找到新“镇店之宝”,谁就能笑对明天。对于老酒楼们来说,告别过去的“天花板”,或许才是新的起点。

来源:爱健康爱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