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魏明帝曹叡喜好大兴土木,先是建造了许昌宫,接着又修建洛阳宫,兴建昭阳殿、太极殿,修筑总章观,总章观高达十多丈。劳役接连不断,使得百姓无法安心从事农业和桑蚕业,纷纷失去生计。陈群进谏说:“过去大禹继承唐尧、虞舜的昌盛时代,仍然居住低矮的宫室,穿着粗陋的衣服。何况
曹芳:魏齐王.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曹魏在位最久的君主.也是第一位傀儡皇帝
简释:后皇帝
公元235年,乙卯,后皇帝建兴十三年,夏季四月,任命蒋琬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费祎担任尚书令。
魏国建造洛阳宫殿。
魏明帝曹叡喜好大兴土木,先是建造了许昌宫,接着又修建洛阳宫,兴建昭阳殿、太极殿,修筑总章观,总章观高达十多丈。劳役接连不断,使得百姓无法安心从事农业和桑蚕业,纷纷失去生计。陈群进谏说:“过去大禹继承唐尧、虞舜的昌盛时代,仍然居住低矮的宫室,穿着粗陋的衣服。何况如今国家经历战乱之后,人口稀少,边境还有战事呢!汉明帝想要修建德阳前殿,钟离意进谏后他就停止了,后来又再次修建。汉明帝对群臣说:‘如果钟离尚书还在,我就不能建成这座殿了。’君王难道会害怕一个臣子吗?这不过是为了百姓罢了。”曹叡听后,稍稍减少了一些工程。
秋季七月,魏国的崇华殿发生火灾。
八月,魏国封皇子曹芳为齐王,曹询为秦王。
魏明帝曹叡没有亲生儿子,收养了这两个王作为自己的儿子。由于宫廷中的事情十分隐秘,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孩子的来历。有人说,曹芳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
魏国又开始重建崇华殿。
魏明帝曹叡重建崇华殿,并将其改名为九龙殿。参与修建的工匠和民夫有三四万人。陵霄阙开始建造的时候,有喜鹊在上面筑巢。魏明帝就此事询问高堂隆,高堂隆回答说:“《诗经》里说:‘喜鹊筑好了巢,鸠鸟来居住。’如今刚刚开始建造陵霄阙,喜鹊就在上面筑巢了,天意似乎是在说:宫殿还没有建成,您自身却不能居住,将会有其他姓氏的人来统治这里。‘上天不会特别偏爱谁,只会帮助有德行的人。’现在应该停止各种劳役,多多推崇和施行德政,这样才可以把灾祸转化为福祉。”
曹叡性格严厉急躁,监督修建宫时,对于那些超过期限的人,会亲自召见责问,话还没说完,那人就已经身首异处了。散骑常侍王肃进谏说:“人的生命至关重要,难以生存却容易被杀,所以圣贤都很重视生命。从前汉文帝想要杀掉冲撞车驾的人,张释之说:‘在当时,皇上派人杀掉他也就罢了;如今把他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不可以有偏差。’我认为张释之的话很不符合大义。廷尉是天子的官吏,尚且不可以失去公平,而天子自身反而可以糊涂错误吗!这是把为自己考虑看得很重,而把为君主的职责看得很轻,是非常不忠的表现,陛下不能不仔细考虑。”
冬季十月,魏国张掖地区有石头涌出并带有图纹。
张掖柳谷口的水大量涌出,有宝石浮出水面并带有图纹,上面的文字是:“大讨曹。”魏明帝颁布诏书,将这件事通告天下,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任县县令于绰就此事询问巨鹿人张臶,张臶说:“神灵能够预知未来,却不会追溯过去的规律,吉祥的征兆先出现,然后国家的兴衰就会随之而来。如今汉朝已经灭亡很久了,魏国已经取得了天下,还追溯什么兴衰的吉祥征兆呢!这块石头所呈现的,是当今的一种异常现象,却可能是将来的一种祥瑞之兆。”
待续.简释14/ 41后皇帝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年轻时在郡中做督邮!贤能.汉光武建武十四年会稽郡发生大瘟疫.独自抚恤灾民
【考注】
①、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年轻时在郡中做 督邮。太守认为他很贤能,于是让他在县里做事。汉光武建武十四年,会稽郡发生大瘟疫,死者数以万计,钟离意独自一人,亲自抚恤灾民,筹集分发医药,所属百姓多借此才得以保全并度过灾难。钟离意被推荐为孝廉,第二次提升,被征召入大司徒 侯霸府中,朝廷诏令他负责押送囚犯到河内府,时逢冬天寒冷,犯人染病不能前进。路过弘农时,钟离意转移到属县让其为犯人制作衣服,属县不得已把衣服交给他,却上书汇报了事情的经过,钟离意也详细汇报了事情的经过。光武帝得到汇报后,把它拿给侯霸看,并说“你任用的属下用心怎么这么仁慈!确实是良吏呀!”钟离意竟然在道路上除去了犯人的枷锁, 放纵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与他们约定日期,他们按时到达,没有一个人违期。回来后因病免官。
②、曹芳:魏齐王,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公元232年出生,是曹魏在位最久的君主,也是曹魏第一位傀儡皇帝,实权先后由曹爽、司马懿和司马师掌握。公元239年曹叡病逝后曹芳继立为帝,公元274年逝世,在位35年,享年42岁,谥号厉,故又称邵陵厉公。
③、曹询:公元231年出生,魏明帝曹睿的养子。曹睿的三个亲生子都夭折了,便抱养了宗室之子曹询和曹芳。《魏氏春秋》记载,曹询和曹芳均为曹操曾孙,济南王曹楷之子,曹芳出生于公元232年,比曹询年少1岁。公元235年,曹询被封为秦王,曹芳封齐王。公元239年,魏明帝立曹芳为皇太子,当年曹芳继位。正始元年即公元240年,以京兆郡改为秦国,作为曹询的封地。公元244年,曹询去世,年仅14岁。
曹楷:任城国任城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成员.曹操之孙.任城王曹彰之子.母亲为孙贲之女;曹魏齐王曹芳父亲
④、曹楷:任城国任城县人,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成员,曹操之孙,任城王曹彰之子,母亲为孙贲之女。黄初四年即公元223年,曹彰生病死于官邸,曹楷承袭了爵位,转封在中牟县。黄初五年,又改封到任城县。太和六年即公元232年,改封任城国,食邑五个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即公元235年,曹楷犯了私派官属到中尚方衙门制作禁物的罪,削去食邑二千户。正始七年即公元246年,改封济南,食邑三千户。正元、景元初年,两次给增加食邑,共四千四百户。曹魏末年,曹楷担任宗正,晋武帝受禅后担任崇化少府。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魏第三任皇帝齐王曹芳可能就是曹楷的儿子,被魏明帝曹叡抚养,立为太子。曹楷的儿子曹悌过继给曹礼,曹温过继给曹邕。
⑤、王肃:字子雍,三国时期魏国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公元195年出生于魏时东海郡郯,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官至中领导军,袭封兰陵侯。王肃是王朗之子,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之父,晋文帝司马昭的岳父,出身东海王氏,师从大儒宋忠,于甘露元年即公元256年去世,享年62岁,获赠卫将军,谥称景候。唐朝时位列“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庙,宋真宗时追赠司空。王肃遍注群经,整理注释了《孔子家语》,借助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将其学说立为“官学”,其所注经学在历史上被称为“王学”,与郑玄所代表的“郑学”长期分庭抗礼。《三国志·魏志》中有传。
⑥、于绰:历史上的记载较少。曹魏时期任县的县令。魏明帝青龙四年即公元236年,张掖郡黑河出现宝石背负图像之事颁告天下,于绰曾将诏书带去询问张臶。
张臶:字子明.钜鹿人.汉末三国时期隐士.音乐家.精通谶纬之学;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去世.享年105岁高龄
⑦、张臶:字子明,钜鹿人。汉末三国时期隐士、音乐家,精通谶纬之学。公元136年出生,少年时在太学读书,通习经书和谶纬之学,后回乡。袁绍多次征召,都不应命。建安年间,移居上党,并州牧高干让他做乐平令,也不接受,到常山讲学,门徒数百人,后又迁居任县。曹操就任丞相后,征召,同样也不应。魏明帝太和年间,朝廷征召隐逸有学问的人士,郡中多次推荐张臶,以年老多病为由推辞。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即公元240年去世,享年105岁高龄。当时有戴胜鸟在其家门北面筑巢,张臶认为是凶兆,弹琴唱歌,作诗两篇,十天后去世。
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人.西汉文帝时法律家.法官;历任补谒者.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廷尉.执法公正
⑧、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人,今河南方城东人,西汉文帝时大臣。西汉法律家、法官。卒于汉景帝时,张释之祠,又名张公祠,位于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占地3697平方米。文帝时,以赀选为郎,十年未有升迁,后经爰盎推荐,任为补谒者。后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廷尉。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对文景之治的实现,有重要贡献。司马迁著《史记》,将其与冯唐合立《张释之冯唐列传》;班固《汉书》列入《张冯汲郑传》。
原文:后皇帝
乙卯,十三年,夏四月,以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费祎为尚书令。
魏作洛阳宫。
魏主叡好土功,既作许昌宫,又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力役不已,农桑失业。陈群谏曰:“昔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边境有事乎!汉明帝欲起德阳前殿,钟离意谏而止,后复作之;谓群臣曰:‘钟离尚书在,不得成此殿也。’夫王者岂惮一臣。盖为百姓也。”叡为之少省。
秋七月,魏崇华殿灾。
八月,魏立子芳为齐王,询为秦王。
魏主叡无子,养二王为已子,宫省事秘,莫知其所由来者。或云:芳,任城王楷之子也。
魏复立崇华殿。
魏主叡复立崇华殿,更名九龙。作者三四万人。陵霄阙始构,有鹊巢其上。魏主以问高堂隆,对曰:“诗曰:‘惟鹊有巢,惟鸠居之。’今始构阙,而鹊巢之,天意若曰:宫室未成,身不得居,将有他姓制御之耳。‘天道无亲,惟与善人。’今宜休罢百役,增崇德政,则可以转祸为福矣。”
叡性严急,,督修宫室有稽限者,亲召问之,言犹在口,身首已分。散骑常侍王肃谏曰:“人命至重,难生易杀,是以圣贤重之。昔汉文帝欲杀犯跸者,张释之曰:‘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下迁尉,迁尉,天下之平,不可倾也。’臣以为大失其义。廷尉,天子之吏也,犹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反可以惑谬乎!斯重于为已而轻于为君,不忠之甚也,不可不察。”
冬十月、魏张掖涌石负图。
张掖柳谷口水溢涌,宝石负图,有文曰:“大讨曹。”诏书班天下,以为嘉瑞。任令于绰以问巨鹿张臵,臶曰:“夫神以知来,不追已律,祥兆先见而后废兴从之。今汉久亡,魏已得之,何所追兴祥兆乎!此石,当今之变异,而将来之符瑞也。”
待续.原文14/41后皇帝
来源:快乐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