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3年秋,我来到了王统照先生的家乡——诸城县(1983年诸城称县)相州镇,通过地方组织相州镇党委和教育组,在当地,举行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了当时王氏私立学堂(王统照先生家族的)部分学生,共七人,举行了座谈。其中:1933年毕业生1人,1935年毕业生1人,1
华文
1983年,上级号召文物普查,征集近现代文物。王统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是诸城人,必然被列入重点征集对象。
1983年秋,我来到了王统照先生的家乡——诸城县(1983年诸城称县)相州镇,通过地方组织相州镇党委和教育组,在当地,举行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了当时王氏私立学堂(王统照先生家族的)部分学生,共七人,举行了座谈。其中:1933年毕业生1人,1935年毕业生1人,1937年毕业生5人。
根据他们的回忆,这首校歌歌词是王统照先生创作的毫无疑问。时间就在1936年春,王统照先生回家探亲,应邀为全校师生做题为《学生》的演讲。同时,写下了一首校歌歌词:《春日的风筝》:
明白事理,学习技能,中华疾病弱与穷。
身体劳动,精神朴诚,做人救国在于功。
大家力合心同,衔土的蚁,酿蜜的蜂。
你我他,做一个新儿童,做一个新儿童。
快乐融融,春日的风筝,春日的风筝。
王统照先生的这首歌词,不仅是王统照先生对王氏私立学堂的办学总结,而且是回答了怎样教育下一代?做一个什么样的新儿童?这次授课,对师生们的启发与教育的影响力是史无前例的。
王氏私立学堂旧址(现相州镇小学)
据回忆:当时学校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歌声,伴随着师生们深入农村,传播着进步思想与文化;师生们油印时事刊物,宣传爱国思想,唤起民众反帝;学校增添“劳作课”,学木工、石工、铁工,还自己动手备料,盖起了三间教室;在全县的文化考试中名列榜首。
可见,王统照先生这首歌词的影响之大。
发现王统照先生这首校歌歌词,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王统照先生的生平思想极为重要。这是王统照先生稀有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热情。节奏紧凑舒缓,歌词活泼,清新而质朴,结尾飘逸情绵,是很适应儿童演唱的。
遗憾的是,这首歌词没被入选编入《王统照文集》。也许与当时还没发现这首校歌歌词有关吧。
王统照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一九二一年,曾与茅盾等十二人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这是当时在全国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
一九三三年,王统照先生出版著名长篇小说《山雨》。一九三五年与洪深、老舍同编《避暑录话》,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一九三六年,主编大型文艺杂志《文学》,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二十一人发表《文学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全国解放后,当选为山东文联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一九五零年认山东文化厅副厅长(后改为:文化局局长)。不幸,于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病逝,终年六十岁。
作者简介:
华文 本名李敦景 副研究员,从事文博工作。曾任山东诸城市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山东省潍坊市文博学会副会长,理事。
来源:言者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