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专场。介绍2025年市场监管重点工作及服务高质量发展、守牢“三品一特”底线、涉企执法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2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专场。介绍2025年市场监管重点工作及服务高质量发展、守牢“三品一特”底线、涉企执法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兵先生,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李晓明先生,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高连强先生,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占铎先生,围绕2025年市场监管重点工作及服务高质量发展、守牢“三品一特”底线、涉企执法等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王兵
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市委“113388”工作体系,锚定“山东领先,全国一流”目标,“市县乡”一体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3项市委重点任务、12项市政府重点任务、11项民生实事超进度推进。去年省对市综合绩效考核指标成绩并列全省第1、小组第1;市场监管专项考核荣获A等级;市对部门考核连续三年获“优秀”等次,首次荣获“全市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奖”。荣获“全国执法稽查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一、谋创新、促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质量品牌厚积成势。深入实施“品牌故事挖掘行动”,91个品牌入选“好品滨州”品牌体系;举办2025中国品牌日(滨州)活动,指导4个品牌主体入选“好品山东”;18家企业上榜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上榜企业数量、品牌强度全省第2,品牌价值全省第3;支持创新金属争创省长质量奖,滨州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高质量服务“5210N”产业集群,成功举办全省棉花工作现场会暨援疆公检总结会,为品质滨州提供坚实质量支撑。
二是推动标准领航产业发展。新增国家标准10项,企业创新引领进一步凸显。智能制造标准应用领域项目首次入选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实现了该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零”的突破。成功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城市和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区,打造滨州市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和邹平标准化创新发展区域品牌。1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高水平标准化基础项目,首次获得省级高水平标准化奖补,推动我市标准化高质量发展与品牌形象不断增强。
三是推动知识产权攀高向新。“3+10+N”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新模式在全省推广,推进专利产业化做法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优秀案例。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09件,商标有效注册量78866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393件。成立重点产业“益企服”知识产权服务联盟,防范侵权风险,助力滨州重点产业形成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
二、严监管、优环境,激发消费潜力活力
一是信心提振。深化“放心消费”培育行动,制定并实施《优化消费环境助力提振消费的行动计划》,推出13项重点举措。新增放心消费主体432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4816家、先行赔付承诺单位6家,营造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让群众敢消费、愿消费、乐消费。
二是供给提质。指导7家企业成功获得“泰山品质”认证,居全省第6位,有效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组织举办两场高端品质认证促消费主题活动,重点围绕“三同认证”“有机产品”“绿色食品”等高端认证及强制性产品认证展开宣传,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安全、可靠的产品选择。
三是维权提速。在全市重点商圈设立152个消费维权服务站,积极发展线上纠纷解决机制(ODR)企业共计1475家。全市消费投诉调解成功率达74.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ODR企业自行和解率达96.5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40个百分点;处理投诉咨询4.6万件,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维权效率和消费者满意度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守底线、筑防线,保障市场安全稳定
一是强化风险应对处置。每季度围绕“三品一特”等7大领域开展风险会商,研判发现问题33项,有序进行处置。强化“抽检+监管+执法”联动,用好抽检筛查、监管、执法打击等多维度手段,形成科学高效、协同联动的市场监管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成功举办全省系统广告监管会议,广告市场秩序持续规范,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查处食品药品、假冒伪劣、霸王条款等违法案件3033起,罚没款1234.33万元,有力净化市场环境。
二是守护食品药品安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范行动”,实施群众餐桌“放心肉”工程,累计检查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433家,覆盖率92.13%。成功举办2025年山东省暨滨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真正做到预防在先、关口前移、落地落实,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你点我检”活动,举办“百姓点检日”50场,完成专项抽检584批次。实施农村食品全覆盖检查,打造标杆经营店78家,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开展药品“清源”行动,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864家,医疗器械单位1072家次;完成省、市药品监督抽样483批次,医疗器械抽检抽样16批次,化妆品抽样108批次。制定农村地区药品卫生室专项检查计划,对非法渠道购进药品、销售过期药品等重点问题,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三是保障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全市86265台在用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法定检验率保持100%。加强电梯、游乐设施和承压类特种设备监管,健全液化石油气“线上+线下”监管做法全省推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检查特种设备单位1472家次,整改重大事故隐患46项。以群众关心关注的玩具、文具、婴幼儿服装、学生服装等产品为重点,完成215批次产品抽查任务。深入实施质量技术帮扶行动,“赋能商用厨具产业提质增效”做法成功入选全国七个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国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打好“三大战役”、抓好“三大行动”,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为品质滨州行稳致远贡献更大市场监管力量。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新黄河记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围绕百姓关心、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请问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发布人:李晓明
食品安全是基本民生问题,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今年以来,聚焦百姓关心、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强化肉类产品源头把控。连续四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今年,又联合出台《全市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广泛征集违法犯罪线索,形成强有力的高压态势。截至8月底,全市排查肉类产品生产经营主体7759家次,完成市级抽检264批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9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起。
二是持续强化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治理。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全面排查、依法惩治无证生产经营、非法添加、制售假劣食品等违法违规问题。同时,以食用植物油、酒饮等消费量大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农村集贸市场、小作坊、经营店等为重点对象,强化农村食品专项抽检。截至8月底,全市检查农村地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253家次,完成市级抽检200批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9起。
三是持续强化校园餐经营主体规范管理。联合公安、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组织春、秋季开学全覆盖检查,全面规范“校外配餐”市场管理,指导市食品安全协会制定《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截至8月底,全市检查学校食堂、校外托管、校外供餐等单位3494家次,责令整改66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8起,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违规违纪线索1条。
四是持续强化“你点我检”工作创新。每月,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开展食品安全“百姓点检日”活动,组织进市场、进商超、进社区,让食品抽检贴近百姓、走进生活。截至8月底,全市开展“你点我检”80场次,完成专项抽检730批次。对检出的不合格食品,督促生产经营者采取下架、召回、封存等风险防控措施。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紧盯百姓关心、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始终保持治理规范、严惩违法的高压态势。同时,欢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携手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大众网记者:在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过程中,市市场监管局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发布人:高连强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质量强市建设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质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力加强对质量品牌工作的政策支持,印发了《品牌故事挖掘行动方案》《“好品滨州” 质量公共品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引领文件,从制度层面明确工作方向。启动“百千万”益企服务工程,走访1000余家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通过分类调研、全链条服务,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设立品牌培育专项资金,实施品牌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对质量发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激发企业参与品牌创建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兑现奖补资金7000余万元。
二是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各县(市、区)和产业集群聚集区配套建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为企业提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知识产权、品牌培育、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一揽子”质量服务。同时,强力推进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每年开展公益培训,目前,各级政府质量奖、“好品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首席质量官配备率达到100%,有效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品牌高端化建设成果丰硕。全力打造“好品滨州”质量公共品牌,激发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2025年,发布首批“好品滨州”品牌91个;4个品牌入选“好品山东”;2家企业入围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现场评审,1家企业进入现场答辩;18家企业荣登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上榜企业品牌强度合计达14997,品牌总价值达1121.33亿元,上榜企业数量、品牌强度均居全省第2位,品牌价值列全省第3位。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发布人:张占铎
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法治工作全局化、全局工作法治化”,聚焦提升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以“三抓三促”强化行政执法过程管控,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取得显著实效。
一、抓好“流程管控”,促进执法办案提智慧
一是案件办理一站化。投入500余万元专项资金,高标准建成投用市级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实验室,实现对手机、网络、计算机的快速勘验、镜像提取、数据恢复、综合分析。全国率先实现取证设备与办案系统的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形成了从案件线索、调查取证到结案归档于一体的执法闭环链。
二是行政检查一体化。制定涉企检查“十二项要求”,梳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72类1609项,实现清单之外无检查;积极推广应用规范涉企检查平台,全市系统开展涉企执法检查3625次,非检查入企284次,联合检查138次,扫码入企率100%。
三是指挥调度平台化。搭建全市系统数字执法可视指挥调度平台,购置先进的5G执法记录仪并配发至县区基层,配置了网络专线、政务云服务器,执法记录仪视频实时回传、云端存储,实现全市执法上下“一盘棋”协调指挥调度,全过程管控、监督和可溯。
二、抓好“质量管控”,促进执法办案上水平
一是法制审核程序化。创新建立“三三三”法制审核工作机制,即公职律师、法律顾问、执法监督专家三支审核队伍,法制审核事项、审核要点、审核程序三张审核清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审核环节,实现对重大复杂执法事项的程序化、规范化审核。
二是案卷评查系统化。通过“自查+抽查+评查”的方式,每季度对案卷质量实施专业化、系统化评查,全市行政处罚案卷实现100%全覆盖评查。结合评查整改报告开展回头看,推动执法监督从“个案纠偏”向“全链治理”延伸。
三是执法评估常态化。对重大涉企行政执法案件进行常态化审核评估,对行政处罚案件、罚没款进行动态管控。2025年1-7月,全市系统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数量3621件,同比减少11.38%,罚没金额1929.53万元,同比减少85.55%,实现案件数量和罚没金额双下降。
三、抓好“效能管控”,促进执法办案创标准
一是轻违免罚精细化。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推行轻微、首违免罚制度,教育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自我纠错。截至目前,2025年全市系统累计办理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案件1146件,减免罚案件占比达31.66%,打造了“有温度的执法”。
二是服务执法精心化。深化“谁执法、谁服务”理念,全市范围内推广“一案件、一服务,一回访、一评价”执法后续跟踪服务,服务情况作为案卷资料装订入卷,一般程序案件执法后续服务率达到100%。
三是纪律约束制度化。印发加强行风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的意见,聘请全市各领域、各行业的行政执法行风监督员67名,制定行政执法行风监督员管理暂行办法,监督落实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八个严禁、十个不得”,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形象。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