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120个片区综合更新改造!山东印发《实施意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7:02 1

摘要: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久前落幕的山东省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更新作为全省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9月24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4日讯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久前落幕的山东省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更新作为全省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9月24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实施意见》围绕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山东城市更新工作“干什么”“怎么干”“钱从哪里来”“谁来干”等关键问题进行安排部署。

城市更新要“干什么”?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城市更新工作具体要“干什么”?

《实施意见》聚焦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部署了5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实施片区综合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严格历史文化保护等,全面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

在片区综合改造方面,山东将谋划实施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重点工程,“留、改、拆”并举,统筹资源、一体设计、分步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任海涛介绍,今年将加快推进120个片区综合更新改造,高标准完成开工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14.02万套、改造844个城镇老旧小区的年度任务目标。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城市更新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侯晓滨表示,我省将推行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理念,修复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历史建筑,改善街区人居环境,定期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评估,坚决杜绝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严防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突破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管控要求。

城市更新“怎么干”?

自2020年10月中央首次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山东在实践中蹚路径、攒经验:青岛、济南先后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济南、青岛、东营入选国家城市体检样本城市;烟台、潍坊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今年,我省4个项目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但总体来看,目前仍存在实践摸索多、总结少,路径不够清晰等问题。”任海涛坦言。

新阶段,城市更新工作该“怎么干”?《实施意见》在研究前期各地开展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基础上,提炼形成完整的城市更新实施路径,包括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编制完善相关规划、谋划生成优质项目、科学设置规划要求、探索多种供地方式等5个方面,通过全周期管理,指导城市更新有序有效开展。

规划和土地政策是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支撑。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新阁介绍,我省将支持各市探索与存量空间盘活相适应的详细规划编制实施管理路径,在土地混合开发、空间复合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等方面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提供支撑。确实难以达到现行标准规范的老城区、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允许各市以“不低于现状”为原则,合理确定建筑间距、密度、日照标准等条件。对已审查通过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城市更新项目,支持带方案供地,大幅缩短审批时间。对于老旧小区周边的零散边角地、插花地,如果确实不具备单独供地条件,可经批准后按照划拨或协议有偿使用方式供应。

此外,山东还将在济南、青岛率先开展城市存量空间现状评估,把城区开发保护、更新改造的家底、资源摸清楚,并进一步健全规划“定期体检、五年评估”制度,真正把资产管起来、让资源用起来、让城市活起来。

城市更新“钱从哪里来”?

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工程,离不开高效的投资管理和项目支持。根据《实施意见》,山东将推动建立投入产出能平衡、政府财力能承受、项目运营能持久的可持续融资模式,在不新增隐性债务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给予资金支持;对可经营、可出售、可出租的城市更新项目或资产,优先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金融机构设计差异化、组合化信贷产品,统筹运用好各类资金,取长补短,形成“资金拼盘”。

据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杨兴水介绍,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城市更新领域政策性资金近500亿元,重点支持城市地下管网、老旧小区改造等1200多个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实施城市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项目。下一步,我省推动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级的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模式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应用,鼓励各市探索“融投建管营”一体化模式,充分挖掘项目价值,形成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城市更新“谁来干”?

让城市更宜居需要政府、企业、市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但现实中,城市更新社会参与度不高与多元化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像无形的门槛,拦住了不少想为家园出份力的人,也让部分更新项目陷入“政府干、群众看”的尴尬境地。

针对城市更新到底“谁来干”的问题,《实施意见》将立足推动项目落地实施,从扩展更新项目组织形式、创新项目实施模式、加强产权保障、引导社会参与等4个方面优化机制。一方面,鼓励产权人积极参与,享受更新带来的经济收益、生活便利,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支持开发企业、施工企业、规划设计企业等转型参与,从提供短期的工程建设服务,向提供长期的全链条运营服务转变。此外,山东还将创新项目实施模式,在流程上,提出策划、融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积极探索推动项目资金平衡,通过跨区域平衡、多项目捆绑平衡、近远期平衡、建设运营平衡等模式,合理搭配,统筹更新片区内资源配置和产出效益,提高各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责任编辑:王逸群

来源:观海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