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韩璎教授,守护记忆,从识别到干预,解码AD全周期防控攻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6:52 1

摘要: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AD)日,今年的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不仅呼应国际共识,也直面我国认知障碍防控的现实需求——推动防治关口前移、促进干预措施落地、破除认知误区。为更好地普及相关知识与理念,本期内容特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韩璎教授,围绕AD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AD)日,今年的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不仅呼应国际共识,也直面我国认知障碍防控的现实需求——推动防治关口前移、促进干预措施落地、破除认知误区。为更好地普及相关知识与理念,本期内容特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韩璎教授,围绕AD的常见误区、早期识别、诊疗流程及治疗策略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医生、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科学分辨病理性健忘,走出“老糊涂”认知误区

区分生理性健忘与病理性健忘是临床早期识别AD的重要环节,韩璎教授深入解析了生理性与病理性遗忘特点。她表示,生理性健忘通常表现为偶尔遗忘日常事务,但事后能够自行回忆起来,并且不伴随理解力、判断力、执行功能等其他认知领域的损害,其认知功能整体保持完好。相比之下,病理性健忘则具有明显的异常特征,患者对遗忘的内容无法自行回忆,即便经他人提示也仅能部分回想,同时往往伴有理解能力下降、判断力减弱、时间或地点定向障碍等多认知域功能的损害。韩教授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家中发生漏水时,患者并未采取关闭水闸这一符合常识的解决方式,而是执意用瓢舀水,这种异常行为反映出认知功能已出现病理性改变。

韩教授呼吁一旦发现此类可疑症状,建议尽快前往记忆门诊或神经内科接受专业评估。临床专业诊断过程通常包括系统性的病史采集、标准化神经心理量表评估、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如血浆p-tau217),以及脑脊液分析或Aβ-PET、结构MRI等影像学检查。根据2024年美国AD协会修订的最新诊断标准,AD的诊断已步入“生物学时代”。韩教授强调,目前AD诊断依托客观生物标志物作为诊断依据,即便个体尚未呈现任何临床症状,只要核心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呈阳性,即可诊断为AD临床前期,对应于分期中的1A期或2B期,这为超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

直面早诊3大困境,把握干预最佳时机

近年来,业界不断强调AD早防早治的重要性。韩璎教授认为该策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推迟痴呆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照料负担,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然而,韩教授也表示,目前推广早防早治仍面临3大难点与误区。一方面,大众对“早”的理解存在显著不足,普遍仍认为“有症状才是早期”,未能认识到AD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5~20年就已启动。另一方面,生物标志物检测尚未纳入常规体检,很多医生也对国际最新诊断标准不够熟悉,限制了早期识别与干预的普及。此外,公众中常见的认知误区,如认为“老糊涂是正常的”或“吃药会成瘾”,也进一步导致患者就诊延迟,错失最佳干预防治期。

基于目前AD的诊疗现状,韩璎教授特别指出,AD真正的早期阶段——临床前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医生要在脑内有病理改变但尚未出现症状时就开始干预。韩教授的观点突显了在疾病超早期进行生物学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性,旨在通过主动防控延缓疾病进展,真正实现防大于治的目标。

诊疗全流程,详解三级预防策略与药物使用

AD的治疗遵循分层与个体化原则,依据疾病不同分期采取相应策略。韩璎教授按照三级预防分层,系统介绍了当前AD的治疗方法以及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方法。

一级预防重在未病先防,需控制包括受教育程度低、听力下降、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社交孤立、抑郁、脑外伤及空气污染等14种可防可控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针对临床前期,以非药物干预为核心,主要包括地中海饮食(吃)、每日有氧运动(动)、持续学习与认知训练(用)、正念冥想(思)以及每日6.5~7.4 h的充足睡眠(睡)。

三级预防则应用于有症状期,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不推荐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针对情绪问题进行对症处理;进入痴呆期后,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4D~5D期)或美金刚(5D~6D期),新型单抗药物适用于3C~4D期,但用药前需严格评估ARIA等风险。所有药物治疗均需遵循“单一新药、逐步加量、定期监测”原则,传统药物需注意逐步滴定以应对胃肠道反应、心率减慢或头晕等不良反应,而新型单抗药物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并结合MRI等评估后应用。

在疾病防控方面,韩教授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应避免盲目自查自诊或轻信非专业人士建议,强调务必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医生是最可靠的伙伴。同时,她呼吁坚持科学防控,既要重视早期信号,也需避免过度焦虑,并重申“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一定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体现了对专业化诊疗的坚定倡导。

韩璎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委员;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主席;

宣武医院神经精神疾病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

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编委;

国自然评审专家。

来源:神经时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