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公司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材料,公司公告以4.88亿元收购星城石墨97.6547%股权,进军负极材料业务,2017年完成收购,形成“锂电负极+磁电装备”双主营业务。
摘要: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韩国LG、SK等国内外锂电池厂商有着良好稳定的合作。
看点一、24年盈利预计大幅改善。
看点二、硅碳负极有望成为下一代应用方向。
看点三、与头部电池厂合资扩产,一体化优势打造极致成本。
今天和大家讲解一只硅碳负极龙头-中科电气。
正文
看点一、24年盈利预计大幅改善。
公司逐步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产品的进口替代,成为国内磁电装备龙头。
2016年公司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材料,公司公告以4.88亿元收购星城石墨97.6547%股权,进军负极材料业务,2017年完成收购,形成“锂电负极+磁电装备”双主营业务。
2021年后公司负极进入产能扩张阶段,先后与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国内锂电池头部企业合资建设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目前已是国内负极材料龙头企业。
看点二、硅碳负极有望成为下一代应用方向。
负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是锂离子电池产业中较为关键的环节。
硅碳负极是硅与碳复合形成的负极,其兼具高比容量和高稳定性,被广泛认为能够替代石墨成为下一代锂电负极主流材料。
硅负极高比容量提升能量密度,已率先应用于消费电子。现有石墨材料理论克容量可达365mAh/g,接近上限372mAh/g,硅材料理论克容量可达4000mAh/g以上,能够大幅提升能量密度。
目前,硅碳负极已应用于手机领域,2021年小米11Pro成为首款搭载5000mAh硅氧负极电池的智能手机,而后华为、荣耀、vivo相继发布硅基负极电池,硅负极电池技术目前在消费领域加速普及,电池容量提升至6000mAh以上,未来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动力、储能等领域。
看点三、与头部电池厂合资扩产,一体化优势打造极致成本。
锂电负极业务,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ATL、韩国LGES、SKOn等国内外知名锂电池厂商有着良好稳定的合作。
募集资金加速产能扩张,石墨化自供达90%以上。
公司已形成26万吨负极材料+24万吨负极石墨化产能,石墨化自供率达到90%以上;此外,云南曲靖二期5万吨负极一体化产能有望在25年达产,海外摩洛哥10万吨产能有望在26年投产。
公司采用化学法、物理法两种方法,获得具有纳米尺寸的硅颗粒,通过与碳载体复合,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硅基负极,满足以4680大圆柱电池为代表的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目前产品硅颗粒尺寸<50nm、容量发挥>3000mAh/g,新型硅基负极克容量>1200mAh/g、首效>85%。
公司对硅基类负极(包括面向固态电池的硅碳负极)有持续进行投入,目前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且有产品向客户送样测试并获得认可。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参考资料:
20250331-西部证券-中科电气-300035-快充赋能扬劲帆,盈利回暖启新篇
来源:九方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