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潮宏基:差异化路径与赴港上市破局探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4:41 1

摘要:最近港交所热闹得很,全是黄金珠宝品牌扎堆上市的消息。老铺黄金一年股价翻了20倍,市值破了1200亿港元;周六福刚登陆港交所,市值就超了200亿港元;还有赤峰黄金、梦金园都敲了钟,山金国际也开始准备IPO。

最近港交所热闹得很,全是黄金珠宝品牌扎堆上市的消息。老铺黄金一年股价翻了20倍,市值破了1200亿港元;周六福刚登陆港交所,市值就超了200亿港元;还有赤峰黄金、梦金园都敲了钟,山金国际也开始准备IPO。

就在这股“黄金热”里,广东的潮宏基也递了港交所上市申请,想冲刺“A+H”上市,保荐人是中信证券。

不过潮宏基跟这些品牌不一样,它不算典型的黄金品牌,一直盯着K金和设计做,说它是行业里的“异类”,真不算夸张。今天就聊聊这“异类”潮宏基,看看它为啥走差异化路线,现在赴港上市又想解决啥问题。

潮宏基的老板廖创宾,早年跟他爸一起做黄金“掮客”,就是在原料、加工和零售之间倒腾,赚点差价。本来想跟着大部队做黄金生意,后来发现不对了,上世纪90年代,番禺、深圳的港资、台资黄金加工厂起来了。

当时番禺都叫“中国珠宝之都”了,1995年港资珠宝企业就超50家,本土小作坊根本比不过,技术和规模都差远了,廖氏父子的利润越赚越少。

老实讲,这时候能转思路挺不容易的。廖创宾父子琢磨着,没自己的品牌和设计,只能当无名代工,迟早得被淘汰。1996年,他们注册了“潮宏基”,意思是“潮汕明珠,宏图大展,基业长青”,从此就走上了做品牌的路。

潮宏基的差异化,从一开始就很明显。当时珠宝行业大多依赖百货商场的小柜台代销,品牌说话没分量。

潮宏基偏不这么干,它自己花钱在东北、江浙地区装修,设品牌专柜。这步棋挺冒险,但效果很实在,品牌辨识度一下就提上来了。我查过当时的行业情况,这么做的品牌没几家,潮宏基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更关键的是它对设计的看重。那时候大部分珠宝品牌都盯着黄金首饰做,潮宏基却早早发现了K金的优势,K金比足金硬,能做出更复杂的造型,年轻人会更喜欢。

它还花钱赞助珠宝设计大赛,比如2000年那届“国风新韵”大赛,一下挖了10多个潜力设计师,主打“国风+现代”的原创设计,专门做轻奢K金首饰,瞄准年轻女性群体。

2010年,潮宏基在深交所上市,成了A股首家做时尚珠宝的公司。那时候它的K金业务做得比周大福、老凤祥这些传统大牌还突出,“K金之王”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看数据更直观,周大福的收入里,黄金占了快八成,潮宏基2021年黄金收入才占两成多,2022年也才三成多,剩下的全是时尚珠宝。

世界黄金协会还有组数据,2022年7月到2024年7月,钻石镶嵌珠宝的销量占比降了不少,黄金却涨了,可潮宏基直到2024年,黄金和时尚珠宝的收入还是各占一半,跟行业主流完全不一样。

潮宏基靠K金打出了名气,但这条路也让它错过了不少机会。2010年之后,国内黄金消费爆了,大家结婚要买“三金”,有人想存钱投资也买黄金,送礼也爱送黄金。

周大福、老凤祥靠着黄金产品和多门店,收入蹭蹭涨,周大福2024年收入破了千亿,老凤祥也稳居百亿,潮宏基却因为重心在K金,没赶上这波红利。2024年它收入还不到70亿,在国内珠宝市场排第九,跟头部差得远。

门店数量也跟不上,2025年6月底,潮宏基才1542家店。对比下就知道,2024年底行业前五大品牌一共开了2.2万家店,光周六福一个品牌就有4106家,还全是加盟店。

潮宏基后来也想补短板,一方面升级产品,搞“非遗工艺+IP联名”,比如“臻金・梵华”用了花丝镶嵌手艺,“故宫文化”系列2023年跟故宫文创合作,推出的“故宫瑞兽”系列,3个月就卖了5万件,2025年上半年时尚珠宝和黄金收入都涨了不少。

另一方面它也学同行搞“自营转加盟”,2025年6月底加盟店有1340家,比年初多了72家,加盟渠道收入22亿,涨了36%,成了收入增长的主力。但问题也跟着来,加盟的毛利率才17%,自营却有38%,整体毛利率一年比一年低。

说实话,靠加盟冲规模没问题,但赚不到钱,这生意划不划算真得打个问号。

更麻烦的是之前收购FION菲安妮留下的商誉问题。2018年潮宏基收购它,本来想拓展轻奢皮具市场,结果后来消费不行,业绩没达到预期。2025年一季度还有5.09亿商誉挂在那儿,潮宏基一年净利润也就5-6亿,要是这部分商誉减值,净利润直接就没了不少,这就像颗定时炸弹。

也难怪潮宏基要赴港上市,它在国内市场挺尴尬的,黄金赛道比不过头部,时尚珠宝赛道又受审美和消费周期影响大,年轻人虽然喜欢,但很难建立品牌溢价,还得跟潘多拉、APMMonaco这些品牌抢市场。

赴港上市一方面能靠资本市场提升品牌名气,融到钱加速开门店,平衡黄金和时尚珠宝的业务;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比如欧美、东南亚,年轻人更认K金和设计类珠宝,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欧美K金消费占比超40%,东南亚对轻奢珠宝的接受度一年涨15%,潮宏基2024年K金出口就有1.2亿,这是它的优势。

看看同行出海的路子,周大福2023年在东南亚新增80家店,主打黄金,收入占比提到8%;周六福也计划2025年去东南亚,还是靠加盟做黄金。潮宏基要是去海外做K金和设计,刚好能避开跟它们直接竞争,这步棋其实挺聪明。

但挑战也不小,最关键的是怎么把设计变成规模化的增长引擎。珠宝设计很依赖设计师个人能力,想做成流水线还不丢特色,难度很大。潮宏基可能得建个设计数据库,把国风元素拆成能重复用的模块,这样才能批量生产。

而且它的客单价也得提,2024年才1800元,比潘多拉的2500元低不少,得靠内容营销让年轻人更认它,比如找KOL合作,炒热“国潮K金”的话题,慢慢建立品牌溢价。

毫无疑问,潮宏基的“异类”标签既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麻烦。

赴港上市不是终点,只是新的开始。要是能解决设计规模化、海外渠道拓展、品牌溢价这三个问题,它说不定真能在黄金赛道之外,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但要是解决不了,就算上市了,也很难追上头部品牌。

作为观众,我还挺期待它接下来的动作,毕竟在同质化严重的珠宝行业,能坚持做差异化的品牌,本身就值得关注。

来源:云娱云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