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领导挑人,到底先挑什么?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能干活就行”。可真正带过队伍、扛过事的老手都明白:能干的人未必敢用,敢用的人未必能留。三十年观察企业、机关、小作坊的起落,印证了管理学中一条经典原则:选人先挑“人”,其次才看“才”。这与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优先”、阿里早
领导挑人,到底先挑什么?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能干活就行”。可真正带过队伍、扛过事的老手都明白:能干的人未必敢用,敢用的人未必能留。三十年观察企业、机关、小作坊的起落,印证了管理学中一条经典原则:选人先挑“人”,其次才看“才”。这与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优先”、阿里早期“闻味道”的选人逻辑不谋而合。我将这条铁律拆成三点,顺序不能反。
第一点:人品不过关,一切都免谈;
第二点:态度不端正,才能越大越添乱;
第三点:能力不够,可以慢慢补,前面两样要是缺了,补都补不回来。
下面我把这三点摊开来讲,都是真人真事,名字虚化,道理不变。
一、人品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
先问一句“凭什么”面试时,我最后总会问一句:“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拿这份工资?”有人答“我专业对口”,有人答“我资源多”,最离谱的是“我房贷压力大,必须多挣钱”。我只认一种答案——“我能先让团队放心,再让团队受益”。放心二字,说的就是人品。人品看不见,却能在三件事里一眼辨出:
(1)利益面前让不让;
(2)责任面前逃不逃;
(3)弱者面前帮不帮。老魏的“两碗面”
老魏是我早年老板,做建材起家。1998年发洪水,仓库被淹,损失两千万。员工以为要裁员,结果老魏把保险赔付款先给遇难员工家属,再还银行,最后才想到自己。有人骂他傻,他却说:“人没保住,钱回来有啥用?”后来东山再起,老魏一句话刷人——“跟我抢过灾款的一概不用”。人品这张底牌,他看得比资产负债表还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活教材
2015年,我帮一家科技公司找销售总监,推荐了一位“大神”:连续三年TOP Sales,手上客户名单厚厚一摞。老板爱得不行,薪水开到双倍。结果半年不到,他把公司客户名单偷偷拷走,连夜跳槽竞争对手,还带走两个技术骨干。老板气得住院。我自责很久,得出一个死规矩:凡有“卖主求荣”前科的,能力再强,一律拉黑。因为人品缺口一旦撕开,能力只是加速破坏的扳手。
二、态度是护城河,才能是兵器
所谓“态度”,无非“认不认”我观察过上千个年轻人,把态度拆成“三认”:认事、认人、认苦。
(1)认事——交到他手里的活,能当成自己孩子那么疼;
(2)认人——对同事、对客户,把“我”字往后放;
(3)认苦——加班不找借口,失败不找替罪羊。小彭的“三张板凳”
小彭大专毕业,貌不惊人,第一份工作是在车间搬箱子。别人笑他傻,他却把三张板凳排成一线:第一张写“今天搬了多少箱”,第二张写“哪一步腰最酸”,第三张写“怎么搬最省力”。三个月后,他提交一份《仓库搬运动线优化报告》,帮公司省下五个搬运工。五年后,他成了分厂厂长。有人问他成功秘诀,他说:“先把活干成自己的,再把自己干成活。”态度的反面教材——“玻璃心精英”
同期还有个海归硕士,张口闭口“战略”“模型”,PPT做得像杂志。一次让他去跟线,他嫌车间热,躲在空调房远程指挥,结果数据全错,导致整条线返工。老板批评两句,他立刻甩话:“这种低端产能早该淘汰。”第二天辞职,还把团队微信拉黑。这种“高姿态低海拔”的人,才能越大,越像定时炸弹。
三、能力可以慢慢长,前两样长歪了就是灾难
能力不是“会不会”,而是“能不能长”我带过不少“零基础”的小孩,只要人品正、态度对,六个月就能独当一面。逻辑很简单:
(1)人品正,别人愿意教;
(2)态度对,自己愿意学;
(3)两者兼具,能力就像春天的竹子,一夜拔一节。“互补定律”——让平凡人做出非凡事
老林懂技术不会说话,小赵会说话不懂技术,两人搭班跑客户,三个月拿下三千万订单。有人笑称“一个负责脸红,一个负责心跳”,其实背后逻辑是:能力互补的前提,是彼此放心。放心来自人品,愿意把后背交给对方;愿意来自态度,把团队目标放在个人得失前面。给能力加点“时间杠杆”
我常用的办法是“721”:70%在岗试错,20%导师反馈,10%课堂培训。只要人品、态度在线,能力这块短板,最长两年就能补齐。反过来,如果人品、态度有问题,再高的天赋也撑不过一次外部冲击。
四、把三句话落到“选、用、育、留”
面试最后,我常会拨通候选人父母或大学室友的电话,只问一句:“如果你钱包丢了,第一个怀疑谁?”别小看这句,90%的伪装在这一关就现形。父母犹豫三秒以上的,我基本放弃。用——先给“脏活累活”,再给“鲜花掌声”
新人进来,我第一件事就是派去贴发票、搬箱子、守仓库。不是虐他,而是看他在无人角落里的样子。镜头之外的表现,才是人品和态度的底色。育——“双导师”制,一个教做事,一个教做人
技术导师负责硬技能,思想导师负责软素质。思想导师通常选公司十年以上老员工,他们见过风浪,知道“什么钱能赚,什么钱会烫手”。留——“三年股权,五年房子”
我向来主张:把长期回报与“人品+态度”强绑定。股权分三年兑现,每年考核两项:一是客户满意度,二是同事互评。房子借款五年免息,提前离职要补息。用制度把“好人”留下来,让“滑头”自己走。
五、写在最后的“四句土话”
(1)能力是汽油,人品是方向盘,态度是发动机,缺了哪样车都得翻;
(2)宁要一个放心的人,不要十个能干的神;
(3)本事可以教,良心教不会;
(4)选人就像选种子,种子对了,哪怕土地贫瘠,也能破土成林。
把这几句土话记牢,下次再有人问你“领导挑人先看啥”,你就告诉他:
第一看“像不像人”——有没有底线;
第二看“用不用心”——有没有担当;
第三才看“会不会干”——有没有招数。
顺序别反,反了,队伍就散了。
来源:青山入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