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课堂成新“文化战场”,教师被解雇,学术自由遭遇寒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5:00 1

摘要:近期,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一则课堂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成为全美关注的焦点。该校一名讲师因课堂讨论性别议题被学生质疑“是否合法”,视频曝光后仅一天内遭解雇,系主任和院长也被撤职,司法部宣布介入调查。风波不断升级,十天后,校长马克·威尔士辞职,职业生涯戛然而止。

近期,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一则课堂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成为全美关注的焦点。该校一名讲师因课堂讨论性别议题被学生质疑“是否合法”,视频曝光后仅一天内遭解雇,系主任和院长也被撤职,司法部宣布介入调查。风波不断升级,十天后,校长马克·威尔士辞职,职业生涯戛然而止。这一系列变化,让美国大学课堂一夜之间变成舆论的“战场”。

有人会疑惑,讨论性别、种族等议题本是学术常态,为何会引发如此激烈的连锁反应?事实上,过去几年,美国保守派不断推动各州出台限制教师课堂内容的法律,要求高校在敏感话题上收紧“言论红线”,不少教师因此丢掉饭碗。

风暴的另一端,还牵涉到美国社会的热点人物。近日,美国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遇刺,成为舆论漩涡中心。田纳西州坎伯兰大学立刻宣布,因在网上发表关于柯克的“不当言论”,一名英文教授和一名校工被解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也对一名员工启动调查,原因是其在社交媒体上庆祝柯克之死,这名员工现已被停职。

实际上,单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地区,教师因柯克事件被解雇的案例已出现六起。知名脱口秀主持人吉米·基梅尔因评论柯克事件被停职,深夜节目被无限期停播。美国副总统万斯表态称,庆祝柯克遇害者“理应”被解雇。司法部长帕姆·邦迪也曾誓言打击“仇恨言论”,后又收回相关表述。由此可见,柯克事件如同一面放大镜,让美国高校的言论审查问题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

或许有人会说,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本应是大学最基本的保障。可是,现实远不如理想美好。佛罗里达州教育厅厅长甚至公开鼓励举报在社交平台发布“可耻内容”的教师,声称要追究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少社会组织和保守派团体持续关注、监督教师言行,确保他们不触碰种族、性别认同、性取向等“禁区”。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权利与表达基金会(FIRE)以往一直为自称言论受限的保守派辩护,反对“取消文化”以及社交媒体上的集体抵制行为。如今,FIRE又开始为受到左翼攻击的群体发声。正如其法律顾问扎克·格林伯格所说,美国社会“对言论自由内涵及其重要性的原则性认知缺失”正在加剧。

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兰迪·温加滕坦言,针对教师言论的追责和审查远未结束。她直言,柯克被害事件固然令人震惊,但不应成为打压持不同观点教师的理由。她特别强调,这种氛围正在制造“寒蝉效应”,许多教师因担心言论风险而自我审查。

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被解雇的讲师已聘请律师准备上诉。校方称解雇原因是课程内容“不符合教学大纲合理预期”,而教师律师则坚称课程完全合规,且校方此前从未要求过改动。

州议员哈里森将该案公之于众,并直言:“如果一名州议员能制造足够舆论压力让大学校长下台,其他校长也会警惕。”他强硬表态,只有所有州立大学和机构停止“觉醒文化”灌输,他才会收手。

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度干预教师课堂内容,会否让美国高校逐渐失去思想碰撞和自由争论的空间?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伦纳德·布莱特就坦言,自己讲授奴隶制历史、多元与包容等话题时已感压力巨大。如今,连儿童文学课被录像也能导致校长下台,许多教师都心生忧虑,担心因教学理念遭政客反对而丢掉饭碗。

美国大学曾经是思想自由的象征,但眼下却成为政治和文化拉锯的主战场。有人担心,这样的发展趋势将让学术自由遭遇“寒冬”,把敢于思考、敢于发言的教师逼到墙角。也有人认为,制度和规范本就需要“红线”,避免极端言论扰乱教学秩序。

来源:素年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