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这一年,你过的怎么样?中国医疗行业在这一年变革加速,一边是集采深化、DRGs控费等政策围堵,另一边是国际贸易摩擦、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等市场“暗礁” 的威胁。
文章来源:械友之家,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
2025年,这一年,你过的怎么样?中国医疗行业在这一年变革加速,一边是集采深化、DRGs控费等政策围堵,另一边是国际贸易摩擦、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等市场“暗礁” 的威胁。
但同时,企业也有突围可能,如高值耗材复苏、创新驱动、出海拓展及活跃的商务合作(BD)等,你准备好了吗?你会如何破局呢?
政策天天加压,利润地上摩擦
集采范围不断扩大,从高值耗材延伸至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等领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以冠脉支架为例,集采前入院价约1万元,集采后降至700元;骨科关节假体从集采前的3万元降至集采后的均价5000元,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DRGs(按病种付费)政策全面推行,医院开启“精打细算” 模式,严格控制成本,对医疗器械采购趋于谨慎,减少不必要的检验项目和耗材使用,直接影响企业产品需求量。
此外,受2024年医疗反腐运动及设备更新政策滞后效应影响,2025年上半年医院采购需求积压,渠道去库存压力大,企业发货和业绩确认都大大受影响。
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压力大
2025年上半年,A股131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降约 4.3%-6.3%,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约17%-23%,部分细分领域如体外诊断更是出现营收、利润双位数下滑。
在价格战和成本压缩下,缺乏核心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甚至出现破产清算情况。
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材进口实施限制
2025年6月,欧盟给中国医疗器材进口砌起了 “壁垒墙”,依据《国际采购工具》,未来5年中国企业被禁止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公共招标项目,这对想拓展欧洲高端市场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一击。
国际形势的变化也让海外订单和物流变得 “阴晴不定”,部分依赖出口的企业,发货节奏被彻底打乱,原本的出海计划被打得七零八落。
2025年二季度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美国大幅下降,虽7月起出口额同比回升,但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仍如影随形。
高端技术短板
尽管国产替代取得进展,但在高端影像设备等领域的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仍不足,关键技术与高端供应链对外依赖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制约企业向高端市场突破。
机会和突破
有哪些政策红利释放呢?
财政卫健支出方面,2025年1-7月全国财政卫生健康支出12402亿元,同比增长5.3%,相比去年同期(同比下降 12%)明显好转,为医疗领域发展提供更坚实资金支撑。
创新器械支持上,2025年6月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7 月起国家医保局召开系列 “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从监管到医保支付多维度为创新医疗器械发展铺路。
大规模设备更新作为规划至2027年的重要领域,全国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逐步落地,上半年全国采购意向项目数量超过410个,同比去年大幅提升,为医疗设备企业带来大量市场机会。
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县域医共体采购规模同比增长近600%,基层医疗机构器械采购加速,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
不过,国家集中采购仍在推进,第六轮国家耗材集采确定产品范围为药物涂层球囊和泌尿类耗材,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国家组织冠脉支架类接续采购协议也期满续签,企业仍需在集采大背景下寻求发展之道。
国产企业市场提升,创新技术持续突破
高值耗材率先复苏,骨科、心血管介入、电生理等主要高值耗材品类已完成集采,降价压力出清。国产企业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如骨科耗材国产份额超60%,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龙头企业迎来市场份额集中和业绩复苏机遇。
拥有高技术壁垒和创新产品的公司成为增长引擎。在心脏电生理、心血管介入领域,相关企业持续突破,实现逆势增长。
联影医疗的全球首台全身 PET/CT uEXPLORER、心脉医疗的全球首款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 Castor,以及赛诺医疗的 COMETIU 自膨式颅内药物涂层支架系统获得美国 FDA 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体现了创新的力量。
面对国内压力,头部企业加大布局
国内压力山大,头部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加速国际化布局。
部分企业的海外业务增速远超国内市场,境外收入逐渐成为重要的 “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医疗器械凭借高性价比,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依然 “吃香”。企业通过 OEM/ODM 模式或者自有品牌输出,持续开拓新兴市场。
而且,企业的出海模式也在升级,从简单的 “贸易输出” 转向更深度的 “本地化运营”。
有的企业通过建立海外子公司、并购整合等方式,深入扎根海外市场,为长期发展铺路。
同时,影像类外资企业本土化程度相对高(“国械注准” 产品陆续增加),眼科、口腔科、外科手术设备本土化渗透加速,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变量。
中国创新医疗器械领域BD交易活跃,涵盖技术授权、区域独家代理、战略投资、企业并购等多种活动。
企业通过BD整合资源,加速产品临床应用与市场拓展,如部分企业代理销售多个创新产品,部分推进外科技术在中国商业化,部分获得其他企业产品在海外的独家分销权。
总之,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已进入 “专业能力决胜” 的新阶段,唯有具备技术创新硬实力、全球化运营能力与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政策控费与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引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025年这场博弈,你准备好了吗?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编辑:照照
医院各科室设备、耗材清单汇总,找产品、对需求,来械友医疗,助你抢占医械市场新机遇!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