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3日,苑东生物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由公司全资子公司苑东生物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以自有资金8571万元对上海超阳实施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间接持有上海超阳的股权比例将由30.68%增加至51.48%。上海超阳将变
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火热,资本争夺战暗流涌动,成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2025年9月23日,苑东生物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由公司全资子公司苑东生物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以自有资金8571万元对上海超阳实施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间接持有上海超阳的股权比例将由30.68%增加至51.48%。上海超阳将变更为公司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资料显示,上海超阳成立于2021年10月,是一家以临床价值与患者需求为核心、专注于肿瘤与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公司以蛋白质稳态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为核心平台,重点开发分子胶(Molecular Glue)、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和DAC(分子胶-抗体偶联药物)等前沿技术,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市场价值的差异化产品管线。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超阳研发团队由赵立文博士领衔。赵博士曾主导多个小分子、ADC(抗体偶联药物)及PROTAC药物的研发,推动超10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并有2个1类新药成功获批上市。目前,超阳已组建一支全部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研发团队,申请发明专利14项,已获授权2项。
上海超阳进展最快的管线HP-001是一种新型口服CRBN基础的分子胶降解剂,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正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此外,上海超阳药业另一重点管线HP-002为可透脑的BTK-PROTAC降解剂,有望解决BTK抑制剂的耐药突变问题,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申报IND后进入I期临床研究。
苑东生物表示,公司积极跟踪全球前沿科技,通过战略投资、外部引进、合作开发等多元开放的方式,加快公司创新转型战略的实施步伐。此次控股上海超阳将增强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研发实力,推动公司从仿制药向创新驱动全面转型。公司可借助其差异化的靶向蛋白降解药物技术平台和产品管线,拓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与自身免疫疾病等重大治疗领域的布局,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提供的资金与资源支持将加速上海超阳在研产品开发和临床进程,进一步缩短新药上市周期,持续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随着资本市场的火热,今年来并购重组持续升温。在不断涌现的并购重组案例中,“双创” 公司成并购热土,收购同行业上下游资产。据证监会主席吴清9月22日披露,“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的资产重组数量更多,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的并购潮背后,在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畅通资本循环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且多维度的整体作用。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认为,并购成为上市公司实现成长和价值重塑的重要路径,带动二级市场情绪回暖,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退出渠道,推动耐心资本更多流向硬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投、融、退”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并购重组火热背后,一场涉及科创企业的“资本争夺战”已暗流涌动。据统计,2025年1月至8月,18家四川科创企业已被外地上市公司并购,总交易规模突破百亿元。
在外地上市公司频繁出手四川标的的同时,四川企业也加快了并购步伐。今年1月至8月,四川上市公司发生7起并购。蜀道装备、安宁股份、川发龙蟒、海天股份、四川路桥、新筑股份、科伦药业均有收并购动作。
进入9月,成都企业加快出手。9月15日,银河磁体披露了重组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标的公司是四川京都龙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京都龙泰”)。这家公司也是做磁性材料的,其产品在汽车、家电、医疗健身、工业控制及各类微特电机等领域都有应用。
对于并购重组的机遇,成都也出台相关政策。《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通过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推动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升级等方式,推动我市上市公司补链强链扩链,巩固强化行业地位,引领区域产业创新升级。此外,今年来,四川证监局、四川省委金融办、四川省国资委,成都市委金融办等部门也多次举办并购重组相关专题培训会,鼓励上市公司要抢抓政策机遇。业内人士表示,不论是卖方还是买方,成都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活跃都显示出民营企业的澎湃动力,并孕育着巨大机会。随着并购交易持续升温,标杆性的并购交易也将成为今年一级市场的重要看点。
来源:成都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