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云游东至”小程序内测视频,我直接愣住:木塔红茶蒸腾的热气、花灯竹篾的碎响,居然被VR原样搬进手机。
3.2亿砸进安徽小县城,不是盖楼,是给一群快断气的老手艺续命。
昨晚刷到“云游东至”小程序内测视频,我直接愣住:木塔红茶蒸腾的热气、花灯竹篾的碎响,居然被VR原样搬进手机。
点进详情页,落款俩名字——东至县、沁诺集团。
一个北京来的文化公司,跑深山里图啥?
我连夜把公告、招商、直播片段全扒了一遍,越扒越清醒:这波不是慈善,是算盘珠子蹦脸上,但偏偏小县城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会算账的“野蛮人”。
先说钱。
土地出让金全返、税收七成退、个税还补贴,十条新政10月1号刚贴墙,沁诺当天就把公章盖到木塔乡。3.2亿只是首付,人家内部排表:三年再掏1.8亿,把红茶、花灯、纸伞、草龙、根雕五个省级非遗全塞进一个园,吃喝住买一条线,门口再留块地给康养民宿。
算盘简单——游客多留一晚,就多一晚消费,手艺活过来,酒店、餐厅、网约车全跟着有活干。
政府没掏多少现金,只是把以后的钱先赊给企业,企业拿未来的客流做抵押,空手套白狼,两边都敢下注。
再说人。9月28号基地挂牌,87个学员里65%是95后、00后,名字一晒,全是“张晨”“李想”这种在外漂过的。
课程表也实在:上午学怎么拿手机拍爷爷做茶,下午学怎么把剪好的15秒视频挂上小黄车。
老师不讲大道理,直接甩链接:花茶一罐39,拍三单提成12%,当场有人手机叮一声到账96块。
就这么一声响,比什么返乡演讲都管用,群里立马有人请假不回上海了,说再跟爷爷学两天揉捻,万一爆单呢?
最狠的是节奏。
每月视频会、季度现场办,10月12号第一次碰头,5个问题现场画押:土地清表7天、审批代办3天、弱电迁改15天、非遗师傅社保补贴立刻申报、直播基地光纤连夜进场。
我数了下,从立项到开工,不到90天,比我自己办个装修还快。
人家把“先上车后补票”写进制度,谁慢谁写检讨,县长也跑不掉。
有人担心,企业会不会赚一把就跑?
我翻到一条隐藏条款:沁诺必须把园区营收的2%打进“非遗守护人”公益池,池子已募到380万,专款只给老艺人买材料、收徒弟。
钱不多,但锁死退出成本,想撤?
先把手艺传下去再说。
更妙的是,北京那家做VR的文化公司也被拉来当“陪跑”,签了三年租约,税交在东至,人坐在北京,远程写代码,等于把一线城市工资条塞进五线县城的财政口袋,小县城第一次尝到“数字游牧”的甜头。
写到这儿,我算看明白了:所谓乡村振兴,靠情怀撑不过三年,得让年轻人算出“回老家比漂着赚得多”才行。
东至把最俗气的招商政策和最雅的文化招牌捆在一起,让每一分钱都叮当作响,每一次点击都能提现,老手艺才第一次听见自己心跳。
接下来要是小程序上线那天,花灯能在上海地铁里被扫码领走,红茶能出现在北京写字楼下午茶,这个3.2亿就真的活了。
最后一句话——别再把非遗当标本,能扫码、能下单、能发工资,它才叫活着;只要账算得清,深山里的手艺人也能天天听见支付宝到账声,这比任何口号都踏实。
来源:辣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