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0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转化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的鼻咽癌筛查新方案学术会议在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
转自:万泰生物
2025年4月20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转化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的鼻咽癌筛查新方案学术会议在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
会议以“鼻筛新科技·精准新航标”为主题,汇聚了以马骏教授、夏宁邵教授为代表的临床治疗与检测筛查领域顶尖专家,围绕鼻咽癌早筛早诊技术突破及临床应用前景展开深度探讨,为我国鼻咽癌防治事业锚定新坐标。本次大会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段朝辉教授担任主持。
政府+学界+产业协同
开启早筛早诊技术新篇章
在政府主导、学界引领、产业协同的深度融合下,我国鼻咽癌早筛技术迈入新纪元。开幕式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副院长主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陈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夏宁邵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刘希华副会长及万泰生物总经理姜植铭博士等嘉宾发表致辞。
陈烯表示,越秀区将依托“临床技术成果转化全域示范区”政策优势,通过强化医保支持、搭建全链条转化平台、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三大举措,加速筛查新方案在基层的普惠应用,打造鼻咽癌防治的“创新策源地”。
马骏教授从临床实践角度强调,鼻咽癌防治需依托多中心临床试验,如EP-SEASON研究和DIPPER研究,进一步推动高质量临床试验与真实世界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重塑诊疗模式。通过“医防融合”与“产学研医”协同,输出鼻咽癌防治标准化方案,为全球肿瘤防控贡献中国智慧。
夏宁邵教授系统阐释了检测技术的里程碑式突破:团队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全球首次发现了一种全新的鼻咽癌血清学标志物--P85抗体;依托其卓越效能,攻克了传统双抗体指标的假阳性率高的世界性难题,推动鼻咽癌筛查从“高风险人群定向检测”向“全民普筛”的历史性跨越。
刘希华副会长指出,研究型医院的核心使命是通过临床与科研协同创新,持续催生医学新知与技术突破,最终实现诊疗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大会旨在深化前沿成果互鉴,构建多学科协作长效机制,为鼻咽癌防治注入持久动能。
姜植铭博士表示,万泰生物始终以“科技报国、创新为民”为初心,以原始创新突破与产业转化应用为双翼,全球首创的P85-Ab鼻咽癌检测标志物的成功转化,印证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破解临床痛点、突破技术瓶颈的核心路径。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构建全链条防治体系
会议设置“引领未来·解锁奥秘——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和“精准检测·触手可及——鼻咽癌筛查新模式”两大专题论坛,来自全国十余家三甲医院的专家通过临床数据论证新方案效能。
“引领未来·解锁奥秘——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专题论坛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易俊林教授和崔巍教授担任论坛主席。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葛胜祥教授解析了鼻咽癌筛查新方案的建立基础,即P85-Ab的发现历程,并通过大规模(2.5万人)人群筛查现场的“头对头”研究证实,新方案(P85-Ab联合VCA-IgA+NA1-IgA)可将阳性预测值提升至44.6%。该分享由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叶辉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吕万革教授担任主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唐林泉教授指出,临床就诊的患者绝大多数处于中晚期阶段,其团队在纳入3777例疑似鼻咽癌患者的研究者,前瞻性、多中心地评价了P85-Ab与EBV其他指标(VCA-IgA,NA1-IgA,EA-IgA,DNA)的诊断性能,结果表明,P85-Ab用于辅助/鉴别诊断鼻咽癌的性能表现最优。该分享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万里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波教授担任主持。
“精准检测·触手可及——鼻咽癌筛查新模式”主题论坛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晓明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启水教授担任论坛主席。
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季明芳教授分享了中山市连续五年累计6.06万人的鼻咽癌筛查效果:P85-Ab的阳性预测值为11.1%,是双抗体方案的2.1倍。若在P85-Ab阳性的基础上,增加NA1-IgA、VCA-IgA、EBV DNA检测,则可将阳性确诊率进一步提高至30%左右,即3-4个鼻咽镜检查就可以确诊1例鼻咽癌,筛查规模可扩大6-8倍。该分享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李一荣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杨孜欢教授担任主持。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罗雅双助理研究员解读了P85-Ab用于鼻咽癌辅助诊断的卫生经济学中期评价报告:当P85-Ab定价为200元/人次时,从初次就诊到确诊的过程中P85-Ab检测方案为绝对优势方案,即在经济学上完全优于传统双抗体策略。该分享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宝清教授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袁育林教授担任主持。
厦门市海沧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黄灵敏分享了海沧区对鼻咽癌筛查的探索:海沧区采用P85-Ab这一新型鼻咽癌标志物,拓宽了大规模筛查的覆盖面。通过这一举措,不仅能够精准筛查、及时诊断,帮助确诊患者减少治疗费用,还能显著提高居民对癌症早筛的认知,推动基层健康服务的全面提升。海沧鼻咽癌筛查模式为在鼻咽癌高中发区开展人群筛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该分享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强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李广华教授担任主持。
在精彩纷呈的讨论环节,专家们指出,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受限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早期患者漏诊率高,因此开展筛查是提高早诊率的关键。然而,创新性标志物P85-Ab的出现为早筛早诊带来了曙光。其单指标灵敏度高达97.9%,特异性可达98.3%,在鼻咽癌高发区的假阳性率仅1.8%,阴性预测值接近100%,同时,P85-Ab在辅助诊断和风险分层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专家们还强调,未来筛查需考虑地域差异和人群风险分层,以提高筛查效率和经济性。此外,专家们也分享了P85-Ab在化学发光平台上检测具有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通量大的优势,这都为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会接近尾声,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曹素梅教授主持,由嘉宾共同点亮“万众益心·与爱同行”公益活动启动仪式的舞台,代表着公益筛查活动正式启航。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副院长作总结陈词。她指出:“临床需求推动创新,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最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这正是我们构建健康中国新范式的坚实基础。”她强调,未来团队将更加聚焦鼻咽癌防治这一新方向,不仅局限于医院内部,更要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服务全国广大群众。
行业影响深远
引领全球鼻咽癌防治新方向
新方案基于马骏教授领衔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重大研究成果,开创性地构建了P85-Ab联合传统EBV双抗体(VCA-IgA与NA1-IgA)的创新筛查路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其阳性预测值可提高至44.6%,不仅显著提升早诊率与生存获益,更为鼻咽癌全面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范式。
健康中国,始于担当;科技向善,终为民生。此次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我国在鼻咽癌精准防治领域的科技引领力与学术影响力。会议凝聚多学科智慧,生动诠释“以科研破局、以临床践行、以行动惠民”的鼻咽癌防治中国方案。
鼻咽癌防治的每一程突破,皆是对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更是科技向善的深刻注解。以此次大会为起点,各界当携手同心,将“早筛、早诊、早治”的理念深植人心,让防治新方案惠及每一个亟待守护的生命,让“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蓝图加速照进现实,为全球癌症防控镌刻中国印记!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