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最近在白宫的一场发布会上,给全美的准妈妈们下达了一个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指令:离泰诺远一点。他反复强调,孕妇们应该避免服用这款常见的止痛药,甚至直言不讳地称其“有害”。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最近在白宫的一场发布会上,给全美的准妈妈们下达了一个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指令:离泰诺远一点。他反复强调,孕妇们应该避免服用这款常见的止痛药,甚至直言不讳地称其“有害”。
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声称泰诺的核心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与新生儿自闭症之间存在某种关联。那么,要是孕期真的疼痛难忍怎么办?总统的建议是“咬牙坚持”。唯一的例外,似乎只留给了那些遭遇“极高发热”或是“极端高烧”的紧急情况。
这番言论,像一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立刻在医学界激起了千层浪。要知道,在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这样的权威机构眼里,对乙酰氨基酚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孕期最安全、甚至是唯一安全的镇痛选择之一。现在,最高政治领袖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建议。
科学界内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其实远比一句“有害”要复杂得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曾审慎地向医生们表示,关于泰诺和自闭症的“因果关系尚未确立”。这话说得很严谨,意思是科学界还在研究,没法下定论。
确实,近期有一篇文献综述指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但就连这篇研究的作者自己也特别强调,这只是初步发现,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来证实。他们同时警告孕妇,千万不要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自行停药。
而且,还有大量其他的科学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认为两者之间并无关联。BBC在观察这类报道时也发现,相关研究的结果缺乏一致性和确定性。泰诺的生产商科赴公司更是直接声明,独立且严谨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对乙酰氨基酚并不会导致自闭症。
然而,在特朗普的口中,这些科学界的审慎、讨论和不确定性,被简化成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这种做法,让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精神病流行病学家戴维·曼德尔深感忧虑。他指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孕期如果发生感染,失控的风险似乎要远高于服用泰诺的潜在风险。
换句话说,发烧和疼痛本身,就可能对母亲和胎儿构成实实在在的严重威胁。特朗普“咬牙坚持”的建议,在专业人士看来,不仅不科学,反而可能把孕妇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对泰诺的质疑,似乎只是一个开始。站在特朗普身旁,为其言论附和的,是他的卫生顾问小罗伯特·肯尼迪。这位肯尼迪先生,数十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传播一个早已被科学界证伪的理论:疫苗会导致自闭症。
如今,他将这套逻辑从疫苗“复制”到了泰诺上,并计划采取一系列行动。他打算要求FDA向全美医生发布关于泰诺风险的官方通知,推动在药品包装上增加风险提示标签,甚至还要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场宣传活动,让这个观念深入人心。
这套组合拳,显然不止是口头说说而已。它暴露出一种更深层的意图:试图通过行政权力,将一种充满争议的政治叙事,强行变成制度化的医学指南。
特朗普政府对医学共识的挑战,是一场全面战争。除了泰诺,他们还把矛头对准了儿童常规疫苗接种计划这个公共卫生的基石。特朗普公开对麻腮风三联(MMR)这类常规疫苗提出疑问,还暗示应该停止在疫苗中使用铝盐佐剂,尽管无数研究早已证实了其安全性。
他甚至毫无根据地宣称,新生儿“没有理由”在出生后就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知道,婴儿出生第一天就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母婴传播(可能导致肝损伤和癌症)的全球最佳实践。
有意思的是,就连肯尼迪亲自挑选的咨询小组,在最近的会议中也并没有建议推迟乙肝疫苗的首剂接种。这似乎从侧面反映出,即便在政治圈内部,想要彻底推翻一个根深蒂固的科学共识,也并非易事。
然而,这种系统性的挑战已经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美国儿科学会主席苏珊·克雷斯利就发出了严厉警告:拉长或延迟疫苗的接种周期,只会让孩子们在最危险、最脆弱的时期失去免疫保护。她强调,任何歪曲可靠科学依据的行为,最终都会威胁到儿童的健康。
当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和整个医学界给出截然相反的建议时,最无所适从的,是普通的民众。纽约大学医学伦理学系主任亚瑟·卡普兰将特朗普的言论形容为“危险的”、“不科学的”,并且“充满错误信息”。
他描绘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一位正在忍受病痛的孕妇,本可以通过安全的药物缓解症状,保护自己和胎儿,却因为总统的一番话,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恐惧之中。她可能会觉得,如果自己服了药,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从而背负上本不该有的沉重道德负担。
这正是这场“权威之争”最残酷的地方——它将一个纯粹的科学议题,硬生生转化成了一个政治站队的问题。民众被迫在相信总统还是相信医生之间做出选择,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因此被撕裂。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的立场则异常坚定,他们直言,将泰诺与自闭症联系起来,会引发人们对这种复杂疾病的错误认知。在他们看来,对于需要用药的孕妇,医生如果不给开具此药,那才是“不负责任的”。
其实,关于自闭症的成因,大多数专家的共识是,这是一种主要由遗传因素引发的复杂大脑发育疾病。把矛头指向单一的药物或疫苗,本身就是对科学的极大简化和误读。
来源:采风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