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猪油是心血管杀手”,为啥老一辈人常吃却没事?原因或有4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3:48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67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猪油,几乎成了“现代人餐桌上的罪人”。在不少健康文章中,它和高血脂、高血压、心梗挂钩,被贴上了“心血管杀手”的标签。

但奇怪的是,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从小吃猪油饭、猪油拌菜,身体却很硬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猪油真的那么“毒”吗?还是我们冤枉它了?研究发现,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并不简单。

猪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中约40%为饱和脂肪酸,长期大量摄入,确实可能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建议:成人每天摄入的饱和脂肪应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并推荐多使用植物油,减少动物油。

但这并不意味着猪油“不能碰”。关键在于“量”和“搭配”。适量使用,尤其是在摄入总脂肪不过量、膳食结构合理的前提下,猪油并不会直接引发心血管疾病。

1.他们吃得少,但动得多

别看老一辈人吃猪油炒菜,其实那一勺油可能要炒一整锅青菜,全家人分着吃。而且过去生活节奏快、体力劳动多,每天的能量消耗远超现在的“坐家一族”。消耗大于摄入,自然不易囤积脂肪。

反观现在人们,久坐办公、出门靠车,即使吃得少,消耗也更少,脂肪更容易堆积,这才是现代心血管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猪油过去是“调味品”,不是“主食”

老一辈人日常饮食以粗粮、蔬菜为主,猪油只是让食物更香的“调和剂”,并非天天三餐离不开的主料。而现在的人,往往搭配高热量、高糖饮食,还爱吃外卖、重口味食品,整体油脂摄入远超老一辈,其危害自然也被放大。

3.猪油的脂肪酸结构,并非“一无是处”

猪油虽然饱和脂肪多,但也含有一定比例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这种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处。

一项发表在《Food Chemistry》上的研究指出,适量摄入猪油中的油酸,有助于改善血脂结构。因此,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地将猪油归为“有害脂肪”,而要看摄入方式与整体饮食搭配。

4.他们的饮食“原生态”,没有过度加工食品

老一辈人的饭桌上,几乎没有零食、糖饮、反式脂肪、腌制品和加工肉制品。而这些现代饮食中真正的“心血管杀手”,往往才是导致动脉硬化、心梗的幕后黑手。相比之下,一点猪油,或许反倒显得“朴实无害”

虽然猪油不是“毒药”,但对某些人群来说,控制摄入仍然非常重要

高血脂患者:本身甘油三酯或胆固醇超标,建议优先选择植物油,并严格控制动物油摄入。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有冠心病、脑梗等病史,更应遵循医生建议,避免高脂饮食。

肥胖或代谢综合征患者:猪油热量高,容易加重胰岛素抵抗和体重管理难度。

这类人群不宜“重口味”,即便是健康人,也建议每天摄入动物油不超过10克

在营养学上,没有绝对“好”或“坏”的食物,只有是否长期超量、是否搭配合理。就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强调的:油要适量,种类要多样化

家庭烹饪中,偶尔用一点猪油拌饭、炒菜,不仅不会增加太多健康负担,还能提升风味,让孩子和老人吃得更香。但如果天天大油大肉、重口重咸,即便用的是植物油,也照样对健康不利。

写在最后

猪油不是“心血管杀手”,关键在于适量摄入和整体饮食结构。老一辈人吃猪油没事,是因为他们吃得少、动得多、搭配合理,而不是猪油有什么“长寿秘方”。

现代人若照搬老人的吃法,却忽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反而更容易出问题。健康饮食,没有“神油”,更没有“毒油”。科学搭配、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才是真正的“护心法宝”。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Wang, Y. et al. (2020). Fatty acid profiles of pork lard and their impact on human health. Food Chemistry, 310, 125901.

[3]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艾中医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