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亿研发撬动90亿营收,中微公司2024年业绩大涨背后传递哪些信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1 11:07 1

摘要:4月17日晚间,中微公司发布了2024年财报,营收达90.7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刻蚀设备贡献超72亿元,同比增长54.7%。尽管净利润同比下滑9.5%至16.2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增长16.5%至13.9亿元,仍凸显其主营业务的韧性。这一业绩波动折射

4月17日晚间,中微公司发布了2024年财报,营收达90.7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刻蚀设备贡献超72亿元,同比增长54.7%。尽管净利润同比下滑9.5%至16.2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增长16.5%至13.9亿元,仍凸显其主营业务的韧性。这一业绩波动折射出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技术攻坚期”的典型特征——研发投入激增与国产替代提速的双重博弈。

中微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称,2024年人均销售超400万元,达国际先进水平,而2022年为350万元。

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研发费用同比暴涨94.3%至14.2亿元(含资本化投入后总研发投入约24.5亿元),占营收比重攀升至27.1%。高强度研发导致研发费用激增73.6%,叠加2023年出售拓荆科技股票带来的4.1亿元非经常性收益消失,进一步拉低净利润。但扣非净利润增长16.5%,印证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仍在提升。

从市场表现看,中微公司的刻蚀设备已打入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国际一线客户5纳米产线,在国内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0%和35%。第四季度营收35.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激增56.3%,主要受益于国内晶圆厂扩产及海外5纳米订单交付。技术层面,其ICP双台机Primo Twin-Star支持60:1超高深宽比刻蚀(国际最难量产水平),3D NAND存储设备全球份额跃居前五。

但中微公司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如国际龙头在EUV配套刻蚀、原子层刻蚀(ALE)等领域仍领先。不过,中微通过“双轮驱动”策略——刻蚀设备迭代与薄膜沉积(LPCVD/ALD)新赛道拓展,逐步构建协同优势。其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国产替代红利加速释放。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 40%,中微公司作为刻蚀领域领军企业,在国内晶圆厂采购份额持续扩大。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政策倒逼本土供应链自主可控,中微公司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100%自主可控。

中微公司案例折射中国半导体产业共性命题:国产替代关键阶段,企业需在技术攻坚与商业回报间平衡。其经验表明,高强度研发投入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必由之路,但也需通过市场拓展和生态合作降低风险。

中微公司去年以高研发投入撬动高营收,是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的缩影,也是技术攻坚阶段的典型样本。其业绩揭示半导体设备领域规律:无捷径可走,唯有持续投入研发、突破技术壁垒,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足。

来源:福布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