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出现在地球上东西,在南极现身,科学家:人类还能逃到哪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13:34 2

摘要:如果你站在南极的世界里,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纯白,冰雪覆盖的大地仿佛是世上最后的净土,静谧、洁白,连空气似乎都没有一丝杂质,脚下踩着千年不化的冰川,呼吸着地球上最纯净的氧气,

如果你站在南极的世界里,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纯白,冰雪覆盖的大地仿佛是世上最后的净土,静谧、洁白,连空气似乎都没有一丝杂质,脚下踩着千年不化的冰川,呼吸着地球上最纯净的氧气,

在这样的地方,你会觉得这里应该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角落吧,远离工厂废气,远离城市污染,远离人类文明的喧嚣,

然而,科学家们在这片"人间净土"做了个实验,结果让他们当场傻眼了!

他们在南极土壤里抓到了一种叫"南极隐跳"的小虫子,这玩意儿小得跟米粒差不多,能在南极这种鬼地方蹦来蹦去地活着,本来这很正常,南极虽然冷,但总得有点生物不是

可当科学家把这些小家伙放到显微镜下仔细瞅瞅时,我的天,你猜他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小虫子的肚子里,竟然塞满了聚苯乙烯塑料颗粒,

你敢信吗,就是我们平时用的泡沫饭盒、一次性杯子里的那种塑料,钻到了南极小虫子的肠道里,

当显微镜下映出这些虫子肚子里的塑料颗粒时,科学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竟然被我们遗弃的塑料垃圾彻底侵蚀了!

那么问题来了?连南极都不干净了,地球上还有哪个地方是安全的,

这些被科学家叫做"南极隐跳"的小东西,说白了就是会跳的虫子,体长还不到几毫米,平时就靠啃点苔藓、微藻什么的过日子,

在南极这片鸟不拉屎的地方,它们算是为数不多能活下来的"钉子户",你想想,零下几十度的环境,狂风呼啸,除了冰还是冰,这些小家伙居然还能蹦蹦跳跳,也是够顽强的,

科学家在乔治王岛上逮到这些小虫子时,本来只是想研究一下南极到底还有啥生物能活着,结果用红外成像技术一检查,好家伙,我人都麻了,

这些虫子的内脏里竟然发现了聚苯乙烯塑料碎片,你说离不离谱,这时候,你肯定要问了,这塑料哪来的,南极又没有肯德基,也没人在那里开泡沫饭盒店,难道塑料会自己长腿跑过去,

真相更离谱!

这些微塑料颗粒就像隐身杀手,附着在苔藓和微藻上面,小虫子把这些当成大餐一口吞下,结果连塑料也一起打包带走了,

最要命的是什么,这些小虫子在南极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是苔藓螨的主要口粮!

那么这些微塑料到底是怎么跑到南极去的?

要知道,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就像无形的幽灵,穿越了大陆,跨越了大洋,在全球气流推动下,甚至能抵达冰雪覆盖的南极,

你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你在上海随手扔掉的一个塑料袋,经过太阳暴晒、风吹雨打后碎成无数小颗粒,然后被风卷到天空中,跟着大气环流在天上飘啊飘,像蒲公英种子一样,最后飘到南极的雪地上,

或者更绝的是,它们先被雨水冲到长江里,然后一路漂到大海,跟着洋流环游世界,最后在南极周围的海域"登陆",成功占领南极大陆,

2018年,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就在南极鲍威尔海盆里发现了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这说明什么,微塑料早就把南极当成必去的打卡圣地了,

你有没有想过,微塑料的传播能力简直比病毒还恐怖,从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到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从繁华的都市到鸟不拉屎的青藏高原湖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而如今,连南极这个"世界的尽头"都彻底沦陷了!

如果你觉得南极的微塑料只是意外事件,那你就太天真了,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的最新监测,我国渤海表层水体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每立方米0.33个,南海的更夸张,每立方米竟然有2569个微塑料在游泳,

这数字一报出来,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换个说法你就懂了,如果你站在海滩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大海的波光粼粼,海面下可能有成千上万微小的塑料颗粒,正和海洋生物愉快地共栖呢,

而且这些微塑料一点都不挑食,什么都往嘴里塞,

科学家在牡蛎、贻贝、鱼类里都找到了它们的踪迹,更过分的是,连我们天天吃的食盐、喝的蜂蜜、啤酒里都有这些小东西在游泳,

按照全球平均食盐摄入量算下来,一个成年人每年大概要吃掉2000个微塑料颗粒,

你品品这个操作,我们一边疯狂制造塑料垃圾,一边又把它们当"调料"吃回肚子里,这波操作下来,是不是啥也说不出口了

另外,微塑料在环境中能活几百到几千年,也就是说咱们今天扔的塑料袋,可能要等到我们曾曾曾孙那一代才能完全消失!

食物链里的恐怖"接力赛"

现在问题来了,微塑料进了食物链会发生什么事,这就像一场恐怖的"毒物接力赛",从海底的微生物开始,微塑料一级一级往上传递,越传越毒,

小鱼吃浮游生物,大鱼吃小鱼,人类吃大鱼,微塑料就这样顺着食物链一路"打怪升级",最终进入我们的身体,

还有,微塑料本身就是个"毒物载体",它们的表面能吸附各种要命的东西,什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通通往上粘

研究发现,1克微塑料里含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能达到24000纳克,这些玩意儿毒性极强,就算浓度很低也能把生物体折腾个半死,

当这些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后,会发生什么,免疫系统紊乱、内脏功能异常、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那按照这样来说,现在每个成年人每年通过呼吸、喝水、吃海鲜摄入的微塑料高达32000个,

说白了,我们正在慢慢变成真正的"塑料人",想想都毛骨悚然哈

微塑料的"三重杀伤"机制

为什么微塑料比大块塑料更可怕,

第一:物理阻塞,微塑料颗粒会堵塞细胞膜通道,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交换,就像血管里的血栓一样,想想都恐怖,

第二:化学释放,塑料中的添加剂会在生物体内慢慢释放,这些化学物质本来就是为了让塑料更耐用,到了生物体内当然也不会轻易分解,

第三:载毒传播,微塑料表面能吸附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浓度比周围环境高出几万倍,然后像特洛伊木马一样把毒素送进生物体内部,

这三重叠加起来,就能解释为什么微塑料对南极这样的脆弱生态系统破坏力如此惊人,现在你明白了吧,为什么科学家看到南极跳虫肚子里的塑料颗粒会那么震惊了吧

南极沦陷到底意味着什么

南极发现微塑料污染,这事儿的严重性远超你的想象,这标志着人类制造的污染已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如果连被万年冰雪覆盖、距离人类文明几万公里的南极都无法幸免,那地球上还有哪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

更可怕的是,南极生态系统脆弱得要命,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连锁反应,

微塑料不光会搞坏南极动物的健康,还可能彻底改变整个南极食物网的结构,到时候企鹅没了,海豹没了,整个南极生态系统崩溃,

而南极作为地球的"空调",一旦生态出问题,影响的可不只是那片冰天雪地,全球气候都得跟着遭殃,

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有效行动控制塑料污染,微塑料将继续在全球环境中疯狂积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毁灭性损害,

到那时候,我们面临的就不是什么环境问题了,而是人类能不能继续在这个星球上活下去的生死存亡问题,

为什么微塑料问题这么难解决

那既然微塑料危害这么大,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解决,这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复杂,

首先是技术难题,微塑料太小了,目前的过滤技术根本抓不住它们,就算研发出新技术,成本也高得离谱,

其次是经济利益,全球塑料产业每年产值几万亿美元,涉及的就业人口数以亿计,你让这些人都失业吗,

最要命的是跨国治理问题,微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的,但每个国家发展阶段不一样,发达国家说要环保,发展中国家说我还要吃饭呢,

这就是为什么南极微塑料问题特别值得关注,它暴露了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困境:我们已经创造出了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污染,但我们的治理能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我们还能逃到哪里

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很简单,也很残酷,我们还能逃到哪里去,火星吗,但以人类这种破坏能力,估计用不了100年火星也得变成"塑料星球",

月球吗,那地方连空气都没有,还谈什么干净不干净,所以,看起来,地球就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而这个家现在正被我们亲手一点点毁掉,

也许有人会说,微塑料污染听起来很遥远,南极的破事跟我们有毛线关系,但现实是,微塑料已经通过食物链钻进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我们都是这场污染的受害者,

更重要的是,我们同时也是污染的制造者,

每一个被随手丢弃的塑料袋,每一个用完就扔的快递盒,每一杯喝完就扔的奶茶杯,都可能变成微塑料污染的源头,最终回到我们自己的身体里,

也许若干年后,历史学家会把南极微塑料污染的发现,看作是人类文明觉醒的转折点,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转折点,

时间真的不多了,

地球上还有干净的地方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藏在我们每个人接下来的选择里,

而我们每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减少垃圾制造,做好分类处理,

挽救这个正在被"塑料化"的世界!

信息来源:

外媒:研究称塑料已进入南极陆地食物链 新华社 2020-06-28 14:26

来源:科技与果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