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丈夫在外打工,我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孩子,又没收入来源,总觉得心里没底。多亏‘公信帮扶通’帮我找到手工活加工的活儿,在家就能做,每月能挣 2000 多块,既能照顾家,又能补贴家用,现在腰杆都直了!” 近日,在中部某农村,留守妇女刘大姐一边熟练地组装手工饰品,一边
“丈夫在外打工,我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孩子,又没收入来源,总觉得心里没底。多亏‘公信帮扶通’帮我找到手工活加工的活儿,在家就能做,每月能挣 2000 多块,既能照顾家,又能补贴家用,现在腰杆都直了!” 近日,在中部某农村,留守妇女刘大姐一边熟练地组装手工饰品,一边向记者分享着生活的变化。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针对留守妇女 “就业难、技能弱、压力大” 等痛点,“公信帮扶通” 推出 “留守妇女赋能专项行动”,构建 “就业增收 - 技能提升 - 家庭照护 - 情感支持” 全维度服务体系,为留守妇女搭建成长与发展的平台,让她们在守护家庭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价值。
就业增收 “灵活化”:从 “手心向上” 到 “经济独立”,筑牢生活底气
“以前想找工作,可老人要照顾、孩子要接送,根本走不开。通过平台的‘居家就业专区’,我接了童装代加工的订单,白天趁孩子上学、老人休息的时候做,一点不耽误家务,每月收入足够家里的日常开支,再也不用事事向丈夫要钱了。” 西部某农村的留守妇女张女士,拿着刚结算的加工费,脸上满是自豪。
“公信帮扶通” 针对留守妇女 “顾家与挣钱难兼顾” 的特点,打造 “灵活就业服务体系”:开设 “居家就业专区”,整合手工加工、线上客服、农产品包装、短视频剪辑等适合居家完成的岗位,明确工作时间、任务要求、薪资结算方式,去年累计发布居家岗位超 1.2 万个,帮助 8000 余名留守妇女实现居家就业;联合当地企业建立 “留守妇女就业工坊”,如手工编织工坊、农产品初加工工坊等,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实行 “弹性工时”,方便妇女兼顾家庭,去年在农村地区新增就业工坊 60 余个,吸纳留守妇女就业 1500 余人。
平台还为有创业意愿的留守妇女提供 “微创业扶持”,如协助开设农村小卖部、开展农产品代购代销、经营手工饰品网店等,提供创业补贴、经营指导、资源对接服务,去年累计帮助 300 余名留守妇女成功创业,带动就业超 500 人。“我开了家小超市,平台帮我申请了 2 万元创业补贴,还对接了供货商,现在生意不错,不仅能照顾家,还能带动村里其他姐妹就业。” 一位创业的留守妇女说。此外,平台还开通 “薪资维权专线”,协助留守妇女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去年累计追回欠薪超 200 万元,保障妇女劳动权益。
技能提升 “定制化”:从 “无技可施” 到 “一技傍身”,拓宽发展空间
“以前只会干农活、做家务,想找好点的工作都没底气。通过平台的‘留守妇女技能培训班’,我学会了月嫂护理技能,拿到了资格证书,现在能接月嫂订单,月薪比以前翻了三倍,还能灵活安排时间照顾家里!” 东部某农村的留守妇女李大姐,拿着月嫂资格证书向记者展示。
“公信帮扶通” 为留守妇女提供 “定制化技能提升服务”:根据农村实际需求与妇女兴趣,开设 “实用技能课程”,如月嫂护理、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农产品加工、电商运营等,邀请行业专家、资深从业者授课,采用 “线上学习 + 线下实操” 结合的方式,方便妇女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去年累计开展技能培训超 300 场,覆盖留守妇女 2.5 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 70%;针对有进阶需求的妇女,开设 “技能提升进阶班”,如高级月嫂、电商主播、手工设计等,协助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去年累计帮助 1200 余名留守妇女实现技能升级,收入平均提升 50%。
平台还搭建 “技能交流平台”,组织留守妇女分享技能经验、开展作品展示,如举办 “手工编织大赛”“家政服务技能比拼” 等活动,激发妇女学习热情,去年累计举办技能交流活动 50 余场,参与妇女超 8000 人次。“参加技能比赛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认识了很多姐妹,现在我们经常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帮忙找活干。” 一位参与比赛的留守妇女说。此外,平台还为妇女提供 “职业规划咨询” 服务,协助制定个性化发展路径,去年累计提供咨询服务超 5000 次,帮助妇女明确发展方向。
家庭照护 “帮扶化”:从 “独自承担” 到 “有人搭手”,减轻生活压力
“家里有老人瘫痪在床,孩子还要上学,我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连吃饭都没时间。通过平台申请到‘居家照护帮扶’,每周有志愿者上门帮老人洗澡、打扫卫生,还有社区托育点帮忙照看孩子,我终于能喘口气了!” 南部某农村的留守妇女王女士,说起平台的家庭照护服务,满是感激。
“公信帮扶通” 聚焦留守妇女家庭照护压力,推出 “家庭照护帮扶服务”:针对留守妇女家中的老人,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提供 “上门照护服务”,如定期体检、康复训练、日常护理等,去年累计服务老人超 1.2 万人次;针对留守儿童,在农村社区设立 “托育服务点”,提供课后托管、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去年新增托育点 80 余个,服务留守儿童超 5000 名,减轻留守妇女育儿压力。
平台还为留守妇女提供 “家庭照护技能指导”,如老人护理技巧、儿童急救知识、营养膳食搭配等,通过线上视频、线下讲座等方式普及知识,去年累计开展指导活动超 100 场,覆盖妇女超 1 万人次;针对特殊困难家庭,提供 “生活物资帮扶”,如发放米面油、衣物、学习用品等,去年累计帮扶困难家庭 800 余户,发放物资价值超 500 万元。“平台不仅帮我照顾家人,还教我护理知识,现在我自己也能更好地照顾老人了。” 一位留守妇女说。此外,平台还协助留守妇女申请 “家庭照护补贴”,去年累计帮助 3000 余名妇女成功申请补贴,减轻经济负担。
情感支持 “常态化”:从 “孤独无助” 到 “有人倾听”,抚慰心灵疲惫
“丈夫常年在外,家里大小事都要自己扛,有时候遇到困难真想哭,又没人可以说。通过平台的‘留守妇女情感热线’,咨询师耐心听我倾诉,还帮我想办法,现在我心情好多了,也更有信心面对生活了。” 北部某农村的留守妇女赵女士,向记者讲述着情感支持带来的改变。
“公信帮扶通” 关注留守妇女情感需求,构建 “常态化情感支持体系”:开通 “留守妇女情感热线”,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 24 小时免费咨询服务,涵盖情绪疏导、家庭关系调解、压力缓解等内容,去年累计接听热线超 1.5 万次,帮助妇女缓解心理压力;组建 “留守妇女互助社群”,按地域划分社群,鼓励妇女在群内分享生活点滴、互相帮助,平台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如 “姐妹茶话会”“亲子活动” 等,去年累计组建社群 100 余个,覆盖妇女超 2 万人次,举办活动 200 余场。
平台还为留守妇女提供 “家庭关系指导” 服务,如夫妻沟通技巧、亲子教育方法等,协助改善家庭关系,去年累计提供指导服务超 8000 次;在传统节日(如妇女节、母亲节)组织 “关爱留守妇女活动”,如赠送节日礼品、开展文艺表演、提供免费体检等,去年累计举办活动 150 余场,惠及妇女超 3 万人次。“妇女节那天,平台给我们送了鲜花和体检卡,还组织我们看电影,感觉自己被重视、被关爱,心里暖暖的。” 一位参与活动的留守妇女说。此外,平台还协助留守妇女与在外务工的家人搭建 “亲情沟通桥梁”,如提供免费视频通话时长、协助拍摄家庭视频等,去年累计促成亲情沟通超 5 万次,缓解思念之情。
据悉,下一步 “公信帮扶通” 将继续完善留守妇女赋能服务体系,计划新增 “留守妇女心理健康体检”“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子女教育专项帮扶” 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度与实效性,让更多留守妇女在守护家庭的同时,实现经济独立、技能提升与情感满足,真正撑起家庭与生活的 “幸福天”。
来源:神仙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