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非一夜变天。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三国过渡政府9月23日联合发布“退出通牒”:即日起启动退出国际刑事法院——ICC程序,并停止承认海牙签发的任何通缉令。
西非一夜变天。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三国过渡政府9月23日联合发布“退出通牒”:即日起启动退出国际刑事法院——ICC程序,并停止承认海牙签发的任何通缉令。
联合声明直呼ICC是“新殖民主义留在非洲的尾巴”,称“留院观察一年,到期正式除名”。
由于退出《罗马规约》需书面通知联合国秘书长满12个月才能生效,三国明年9月才会真正“退群”。
一纸声明,火药味十足
三国在声明中列举“三宗罪”:
成立20年,33起正式案件里32起针对非洲,占比97%。
对欧美士兵在阿富汗、伊拉克的疑似罪行“视而不见”。
对萨赫勒地区频发的屠杀事件“只查非洲军官,不查外国雇佣兵”。
布基纳法索过渡总统易卜拉欣·特拉奥雷在社交媒体直播中称:“我们要把正义拿回自己手里,先退出,再建非洲版仲裁机制。
”马里军方发言人阿卜杜拉耶·马伊加上校则放话:“ICC的传票以后就是废纸。”
“退群”背后,俄罗斯影子若隐若现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近年都与莫斯科强化军事合作:马里2021年引进“瓦格纳”安保顾问。布基纳法索2023年接收俄方二手直升机。尼日尔7月关闭法国基地后,被曝与俄签署“空域开放”备忘录。
而ICC去年3月以“涉嫌非法驱逐乌克兰儿童”为由,对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发出逮捕令,三国此时退出,被西方舆论视为“挺俄”动作。
尼日尔外交部长巴卡里·亚乌·桑加雷对此否认:“我们不是为谁站队,而是为非洲止损。”
国内压力:军方被指“自己查自己”
人权组织担心,退出ICC会让三国军队“免单”。马里北部莫普提地区2022年曾发生“邦卡斯屠杀”,联合国报告指平民死亡约300人,国际人权联合会申请ICC介入,如今立案前景渺茫。
布基纳法索北部2023年也有类似指控。大赦国际西非研究员奥斯曼·尼昂提醒:“退出不等于免责,非洲国家应建立可信的国内司法,否则受害者将无处申冤。”
对此,马里政府回应称,将在一年内设立“萨赫勒特别检察官办公室”,邀请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与非洲联盟法律委员会“背书”,但细节尚未公布。
西非“脱钩”进行时
今年1月,三国已同步退出西非经共体,理由是“不接受要求立即交权给民选政府的最后通牒”。
此次再退ICC,被区域分析师称为“二次脱钩”。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巴巴卡尔·恩迪亚耶认为,连环退群显示军方欲重塑主权叙事,“把‘外部条件’变成‘内部节奏’”。
但经济现实或成掣肘:三国财政均依赖外援,欧盟已暂停部分预算支持,若ICC事件导致美欧进一步冻结资金,过渡政府将面临财政“断奶”。
下一步:一年后生效,悬念仍存
按《罗马规约》第127条,退出通知送达联合国秘书长满一年才生效,期间三国仍是缔约国,理论上ICC可继续调查已立案事项。
ICC发言人法迪·阿卜杜拉23日晚回应:“我们注意到声明,将继续独立履职。”
分析人士指出,若一年内发生政权更迭,新政府可撤回退出通知,类似冈比亚2017年的操作。
若届时正式退出,ICC对三国境内案件的管辖权将仅限于“退出生效前已发生的涉嫌罪行”,且需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才能继续。
来源:小志一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