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辑:品质稳定后,文化就是决定性力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1:40 3

摘要: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酒不只是普通饮品,更是文化的承载、精神的象征。在第二届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5“中国酒文化月”启动仪式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甘肃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以“彰显酒的精神属性”为主题,深刻剖析酒在中华文化里的独特地位与当代价值,

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酒不只是普通饮品,更是文化的承载、精神的象征。在第二届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5“中国酒文化月”启动仪式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甘肃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以“彰显酒的精神属性”为主题,深刻剖析酒在中华文化里的独特地位与当代价值,揭开酒文化从古代祭祀到现代精神消费的千年演变历程,并明确指出“品质相对稳定以后,酒的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文化”。

连缉指出“酒是精神性产品”,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左传》就提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国家治理中,祭祀与战争是关键事务,酒自诞生便与祭祀紧密相连,成为沟通人神的媒介。周书《酒诰》也记载“祀兹酒”。酒早期就是参与国家管理治理礼仪制度建设的一个工具、媒介、产品,是被赋予浓厚文化和精神属性,并非单纯饮品

在谈到“酒价值成长的三大要素”时,连缉从技术、文化与市场的三重维度进行了深入解读。

首先是技术,它是酒价值形成的物质基础,制曲、发酵、蒸馏等酿酒技术历经数千年发展,从新石器时代简单工艺到现代标准化生产,提升了酒的品质和产量。但技术作用有限,只能解决酒的“物质属性”,无法赋予独特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涵。

其次是文化,它是推动酒价值提升的核心动力,是酒价值的核心。以《诗经》为例,305篇中直接涉及酒的有35首,涉及酒字的20余首,占比超20%。从《楚辞》到《全唐诗》,从《红楼梦》到现代文学,酒一直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意象,使酒超越物质层面,成为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最后是市场,它是酒价值实现的外在表现。市场价值综合体现酒的技术和文化价值。一个酒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不仅取决于技术,更在于文化内涵。像茅台、五粮液、汾酒等知名品牌,高昂市场价值背后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文化叙事。

连辑指出“在品质相对稳定以后,酒的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文化”,其原因有四个。

一是上文提到的“酒的精神属性”。

二是文化的倍增器功用。进入移动互联网之后,文化传播和影响力呈指数级增长。文化产业数字化为酒文化传播带来新契机。借助数字技术,酒文化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无限复制与快速传播。通过很多技术手段,能够让消费者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酿酒工艺和饮酒场景;通过短视频平台,能够更生动更有趣地传播酒文化。

三是精神消费时代的到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需求也逐渐从物质转向了精神,社会也逐渐进入了精神消费时代,酒作为精神性产品迎来新机遇。同之前相比,现在的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喝酒不仅为满足生理需求,更是追求文化体验与精神享受。连辑判断“对酒而言,文化含量是其市场的变量。酒文化含量值越高,市场值越高,文化含量越大市场越大。” 鉴于这种变化,酒企需调整策略,从“卖酒”转向“卖文化”,挖掘酒文化内涵,提供更多精神价值。

四是国际环境趋紧,国内经济运行压力加大,酒文化的柔性属性为酒产业提供缓冲。历史经验显示,经济困难时期文化产业常逆势而上,如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危机时好莱坞电影产业崛起。当前我国文化产业GDP占比提升,酒作为精神性文化类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强。通过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酒企业能在经济下行时寻找新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酒类生产和消费国,背后是深厚文化底蕴。酒不仅是物质商品,更是高度精神性产品,核心价值在于文化。精神消费时代,酒企业需从商业思维转变为文化思维,挖掘酒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文化含量,发挥文化倍增作用。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加强酒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挑战与产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将文化作为酒产业根脉,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从“卖酒”到“卖文化”的跨越,让中国酒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

编审 / 李林

美编 / 林钰鸿

校对 / 张志刚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