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个月就把美国福特号6年没啃下的硬骨头嚼碎,福建舰三型战机同天电磁弹射成功,视频刷到的人第一反应都是先揉眼。
16个月就把美国福特号6年没啃下的硬骨头嚼碎,福建舰三型战机同天电磁弹射成功,视频刷到的人第一反应都是先揉眼。
画面里歼-15T、歼-35、空警-600依次滑出,甲板 crew 手势没变,弹射器咔哒一声就把三十多吨的金属块瞬间推出去。
没有蒸汽白雾,没有迟疑,连发动机轰鸣都被海风盖过,只剩舰桥广播里那句“起落架收好”提醒这不是CG。
很多人以为电磁弹射只是力气大,真正难的是让力气收放自如。
重型舰载战斗机、中型隐身机、螺旋桨预警机,重量差出快二十吨,速度差出一百多公里,轨道长度却一样。
福建舰用同一根弹射轨道把三种飞机扔上天,靠的不是简单调档,而是每毫秒都在变的数字推力曲线。
轨道下的直线电机实时读飞机重量、风速、甲板晃动,算法在0.2秒内重写一次出力计划,误差不超过0.3吨。
拉断销这种小零件,美国当年为了它返工两年,福建舰一次过,数据公开报道里只有一句“强度裕度充足”,背后却是上万次地面静载破坏试验。
把镜头拉远,测试那天东海浪高两米,舰体横摇三度,轨道水平基准始终没掉出安全区间。
能做到这一步,是因为舰岛里塞进了国产第三代综合电力系统,发电、配电、储能、弹射、制动全在一条母线上闭环,能量利用率比福特号高18%。
换句话说,同样烧一吨燃油,福建舰能多弹六架飞机。
省下来的空间留给弹药库和航空燃油,持续作战能力直接加两成。
预警机升空后,雷达开机画面也同步流出。
空警-600背上那面圆盘实际是三块阵列,S波段看远程,X波段看隐身,L波段专盯低空突防,一套系统把以前三架不同飞机干的活合并完成。
官方没给探测距离,但从试飞航线推算,它能在航母外圈350公里处盘旋,舰队防空圈外推四百多公里,等于把陆地上的区域防空舰搬到天上。
以前对手发射反舰导弹,我们得等导弹进入舰载雷达40公里盲区才能锁定,现在导弹一离开发射架就被预警机盯死,拦截窗口多出一倍。
有人算过账,从滑跃起飞的辽宁舰到电磁弹射的福建舰,中国航母只花了13年,而美军从蒸汽弹射到电磁弹射用了32年,中间还摔了几十架飞机。
差距压缩得这么快,不是单纯砸钱,而是整条产业链被拉成了并行工程:舰载机研究所、电机厂、电池厂、软件园、造船厂共用一个服务器,设计图 nightly build,第二天就能在陆上1:1试验台跑实测。
美国那边,船厂、军械处、承包商各守一摊,图纸改一版要盖三十个章,福特号光软件升级就拖了四年。
更现实的影响在钱包。
电磁弹射省去蒸汽储罐、厚壁管道、大量海水淡化装置,全寿命维护费比尼米兹级低三成。
省下的经费足够再养一艘055大驱。
航母不是面子工程,是算账工程,谁能以更少的钱维持更多的海上机场,谁就在远洋长期耗得起。
北京街头一块户外屏循环播放弹射画面,旁边是国产手机广告。
两个屏幕亮度一样,没人觉得违和。
技术就是这样,一旦跑通,很快就变成日常。
再过几年,出海渔民拍到舰载机起飞,大概就像现在看见高铁呼啸而过,不再激动,却更有底气。
电磁弹射只是开始,下一步是无人加油机、无人侦察机上舰,舰队航空联队缩编一半人手,作战半径再增三百公里。
那一天到来时,太平洋两边的航母算账方式会彻底改写。
来源:甜咪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