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个视频给我看心疼了——985文科硕士小李,从秋招跑到春招,简历投了8000份,面试邀请屈指可数,最后还被HR一句“学历太高怕留不住”噎回去。
刷到个视频给我看心疼了——985文科硕士小李,从秋招跑到春招,简历投了8000份,面试邀请屈指可数,最后还被HR一句“学历太高怕留不住”噎回去。
27岁女硕士,名校光环在就业市场里跟张废纸似的,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崩溃?
小李这情况真不是个例,现在文科硕士找工作,仨大坑躲都躲不掉:
1. 岗位缩水太狠,僧多粥少到离谱
前两年教培、地产一塌糊涂,文科岗位直接砍半,剩下的岗位被应届生、往届生、海龟硕士卷成麻花。
小李学社会学,想找个行政岗,好家伙,竞争比100:1,连物业公司招前台都写“985硕士优先”,合着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只能蹲门口收发快递?
2. 学历成了“烫手山芋”,高不成低不就
企业招人像开盲盒:本科生怕不够用,硕士又怕“性价比低”。小李去面新媒体运营,HR拐弯抹角说:“你学历这么高,万一考上公务员跑了,我们培养个寂寞?”更气人的是女生还要被问“结婚没”“啥时候要孩子”,隐形歧视比数学题还难算!
3. 专业对口?做梦呢!
学了七年“文化传播”,投简历时发现对口岗位要么要3年经验,要么得会PS、剪视频、搞数据分析——合着文科生“文笔好、会沟通”在HR眼里就是空气?小李自嘲:“早知道该偷摸学编程,现在也不至于连简历初筛都过不了!”
别急着摆烂!文科硕士的优势藏得深,得自己挖出来:
1. 放下“大厂滤镜”,往“体制内+新赛道”钻
体制内岗位别嫌小:高校行政、事业单位文秘、社区工作者,这些岗位不卡35岁危机,对文科生贼友好。小李师姐考了高校辅导员,朝九晚五还有寒暑假,比大厂996香多了!
新行业捡漏正当时:直播运营、跨境电商文案、知识付费策划,这些岗位缺“会写会策划”的人,咱的学历反而是加分项。小李现在给教育博主写脚本,一小时赚200,比蹲招聘软件强多了!
2. 把“文科技能”拆成“万能零件”,哪儿需要往哪儿安
别死盯着专业对口!
“写材料”就是硬通货:政府公文、企业宣传、公众号推文,本质都是码字儿。小李接了几单“商业计划书代写”,一单赚800,比坐班灵活多了!
“搞调研”能跨界:学历史的能梳理企业史,学哲学的能分析用户需求,把学术里的“调研能力”包装成“市场分析”,中小企业抢着要!
3. 别怕“过渡性工作”,先让自己“动起来”
小李现在每周去图书馆兼职,赚点生活费不说,还能静下心梳理思路。她发现:空窗期越久越焦虑,不如先找个事儿干着,哪怕是咖啡店收银也先做着,这样至少生活规律了,状态好了才能接着冲!而且简历上有内容,HR反而不爱卡你。
评论区有句话特戳心:“读了这么多年书,不是为了让自己被困在‘必须坐办公室’的执念里。”咱文科生的优势,是“把事儿理清楚、讲明白”的能力,这才是职场里的硬本事!
1. 先吃饱饭再说:便利店收银、线上家教、超市理货,不丢人!吃饱了才有劲儿找理想工作;
2. 把经历“翻译成人话”:学术论文=“深度报告能力”,小组调研=“团队协作项目”,别用黑话,让HR看懂你的优势;
3. 给自己3个月“试错期”:别想着“一辈子就定这儿了”,大胆试3种不同方向,哪怕发现“这事儿不适合我”,也是进步!
就业难是大环境的坎,但咱学了这么多年,不就为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吗?暂时没找到工作,不代表你不行,只是需要换条路跑跑看。文科硕士的路,从来不止考公和大厂,大胆去闯,总有一条能走通!
来源:皓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