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记者硬刚马克龙:要布丽吉特做性别检测,还索医疗记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1:36 1

摘要:2025年9月23号,美国记者坎迪斯·欧文斯直接放话,要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接受独立医生的性别检测,还得把医疗记录交出来。

2025年9月23号,美国记者坎迪斯·欧文斯直接放话,要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接受独立医生的性别检测,还得把医疗记录交出来。

这事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之前马克龙夫妇早就跟欧文斯杠上了,连官司都打上了,现在两边算是彻底撕破脸。

其实早在2021年12月,法国总统大选前几个月,就有人扯过布丽吉特的性别这事了。

有个叫娜塔莎·雷伊的独立记者,在YouTube上发了个视频,说自己查了布丽吉特好多年,还说她原名叫让-米歇尔·特罗尼厄,本来是男的。

那视频传得可快了,不光法国,美国那边也好多人看,当时推特(现在叫X平台)上相关话题讨论量都超20万条。

说实话,大选前出这种事,难免让人觉得有点蹭政治热度的意思,毕竟那会儿马克龙正想连任,这种谣言很容易被对手拿来做文章,最后闹得法国网络监管部门都关注了。

这事消停了两年多,到2024年7月又炸了。

《金融时报》报道说,马克龙夫妇把欧文斯给告了,说她诽谤,因为欧文斯也跟着说布丽吉特原本是男性,还拍了部关于布丽吉特的纪录片。

更巧的是,同月中旬巴黎上诉法院还判了另一个案子,之前那个发视频的雷伊,还有个叫阿曼丁·罗伊的,俩人都无罪,法院说她们的话大部分不算诽谤。

布丽吉特的律师不服,说要上诉到最高法院。

老实讲,法国和美国对诽谤的说法差别是真挺大的。

法国那边好像更护着个人名誉,按法国《刑法典》,只要散布虚假信息伤了名誉可能就算诽谤;美国这边却把言论自由看得特别重,还得证明对方是故意说假的才算。

欧文斯后来就老说“美国不是欧洲,你们法国律师别想让我闭嘴”,这话听着冲,但确实是两边法律不一样闹的。

时间到了2025年9月,欧文斯这边直接加码了,不光要检测,还想调布丽吉特的医疗记录,说“马克龙夫妇不能在美國为所欲为,证据得让独立机构核实”。

马克龙夫妇的律师汤姆·克莱尔也不含糊,说早就准备好“科学证据”了,能证明布丽吉特出生时是女的,还愿意去美国参加听证会。

搞不清欧文斯到底是真觉得有问题,还是为了她那部纪录片引流。

我看报道说那纪录片在亚马逊Prime上都播了100多万次了,现在这么一闹,估计看的人更多了。

而且美国有个《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医疗记录管得特别严,欧文斯想调记录,怕是没那么容易,除非法院专门开证明。

马克龙夫妇选在美国起诉,其实是有讲究的。

欧文斯主要在X平台、YouTube这些美国平台说话,美国法院判了,平台才好下架相关内容,要是在法国起诉,管不着美国的平台。

但欧文斯也有底气,美国有个老案子叫“《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里面说告公众人物诽谤,得证明对方是故意说假的才行,这对马克龙夫妇来说可不太容易。

之前有个美国记者质疑州长学历被起诉,法院就因为“没证据证明记者故意说假”驳回了官司,欧文斯估计就是想靠这个辩护。

还有雷伊那个案子,法国最高法院之前判过类似的,有博主质疑议员财产来源,法院说“只要言论是基于合理调查,就算结论错了也不算诽谤”。

要是这个逻辑用到雷伊案上,布丽吉特上诉可能也赢不了。

如此看来,两边其实都是冲着法律漏洞来的,马克龙夫妇想靠美国法院管平台,欧文斯想靠美国法律保自己说话的权利,挺有意思的。

现在最吵的其实不是官司赢不赢,是布丽吉特的性别算不算隐私。

欧文斯说“公众有知情权”,但马克龙夫妇觉得这是个人隐私。

我查了查其他国家的例子,加拿大总理夫人被说整容,法院就说那是隐私;德国第一夫人病史被曝光,舆论也骂侵犯隐私。

这么看,第一夫人的性别认同,好像还真该归到隐私里,毕竟这跟她当第一夫人要做的事没啥关系,总不能因为嫁给总统,连自己最基本的个人信息都得公开吧?

很显然,公众知情权也不是啥都能管。

之前我本来想,公众人物确实该接受监督,但后来发现,监督也得有边界,不能把人家的私人生活扒得底朝天。

就像欧文斯现在要逼布丽吉特做检测,就算最后真做了,传出去对布丽吉特的伤害也挺大,这种做法怕是最有体会的人也觉得过了。

而且这事儿能闹四年,网络平台也脱不了干系。

牛津大学之前有个报告说,跟政治人物有关的谣言,传得比普通谣言快三倍,尤其是性别这种有争议的话题,大家爱评论转发,平台算法就一个劲推,谣言自然就散得广。

无奈之下,法国数字事务部之前想让平台下架欧文斯纪录片的片段,结果平台说“这是言论自由”,不肯下。

平台这处境也挺难,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谣言乱飞吧?

从2021年的视频,到2024年的官司,再到2025年的检测要求,这事早就不是简单的谣言了,变成了美法法律、言论自由和隐私的三方拉扯。

马克龙夫妇护名誉,欧文斯喊言论自由,其实大家都该想想,到底怎么平衡才好。

毕竟不管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都该有自己的隐私,而说话自由也不是想说啥就说啥,总得有个度

要是一直这么闹下去,最后可能谁都落不着好,还得让更多人跟着吃瓜看热闹,没啥意义。

来源:琴溪之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