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打开电脑,一段标注着“日本封禁70余年 赵一曼受刑珍贵影像首次公开”的视频推送闯入视线,指尖悬在播放键上许久,竟有些不敢触碰——我知道这段影像背后,是一位女英雄用血肉之躯扛下的苦难,是日本侵略者试图永远掩盖的罪行,更是我们刻在骨血里“勿忘国耻”的警醒。当画
清晨打开电脑,一段标注着“日本封禁70余年 赵一曼受刑珍贵影像首次公开”的视频推送闯入视线,指尖悬在播放键上许久,竟有些不敢触碰——我知道这段影像背后,是一位女英雄用血肉之躯扛下的苦难,是日本侵略者试图永远掩盖的罪行,更是我们刻在骨血里“勿忘国耻”的警醒。当画面缓缓展开,黑白影像里模糊却刺眼的场景,瞬间将我拽回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视频的开头,是日本关东军档案库特有的编号与封条,纸张泛黄的痕迹里藏着刻意尘封的阴谋。据史料记载,这段影像拍摄于1936年8月,距离赵一曼同志英勇就义仅剩不到一个月。彼时的她已被敌人关押折磨了整整九个月,从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地下室,到珠河县城的监狱,敌人用尽了世间最残酷的刑具,却始终没能从她口中撬走一句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情报。影像中,她被铁链锁在冰冷的刑架上,单薄的囚衣早已被血渍浸透,脸颊上还留着未消的伤痕,可那双眼睛里没有丝毫怯懦,反而透着穿透黑暗的坚毅——那是革命者宁死不屈的风骨,是中国人永不弯折的脊梁。
我曾在史料里读过赵一曼同志的遭遇:敌人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皮肤,用冰冷的竹签钉进她的十指,用辣椒水灌进她的喉咙,甚至动用了当时最残忍的“电刑”,可每一次折磨过后,她睁开眼说的仍是“我的主义、我的信念,绝不改变”。而这段被日本封禁的影像,更真实地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画面里,几个穿着日军制服的人围着她,手中的刑具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寒光,她的身体因剧痛微微颤抖,却始终没有发出一声求饶。后来我才知道,这段影像原本是日军用来“炫耀战果”的“战利品”,也是他们企图瓦解抗日军民意志的“工具”,可当他们发现赵一曼同志的意志坚不可摧,这段记录着自己罪行的影像,便被匆匆封存,藏进了关东军的秘密档案库,企图让这段历史永远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日本为何要拼命封禁这段影像?答案显而易见——他们不敢让世人看到自己当年的野蛮与残暴,不敢面对历史的审判,更不敢承认自己曾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细菌战,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无数血债,而赵一曼同志的遭遇,只是千千万万受难同胞的一个缩影。他们以为封禁了影像,就能抹去罪行;以为时间流逝,就能淡化记忆;以为沉默不语,就能逃避追责,可他们忘了,历史的真相从不会因刻意掩盖而消失,英雄的精神更不会因岁月冲刷而褪色。
看着影像里赵一曼同志瘦弱却挺拔的身影,我想起了她留给儿子陈掖贤的遗书:“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字里行间没有半句怨言,只有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一位革命者对国家的忠诚。她牺牲时年仅31岁,本该是享受家庭温暖的年纪,却选择了以身许国,把生命献给了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这段被封禁的影像,不仅是侵略者罪行的铁证,更是赵一曼同志精神的见证——她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像她一样的英雄用鲜血换来的。
午后,我又翻出了《赵一曼传》,书页里夹着一张她年轻时的照片:梳着齐耳短发,穿着学生装,眼神明亮,笑容温和,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清秀的女性,竟能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如此坚强。影像里的她与照片里的她重叠在一起,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对英雄的崇敬,有对侵略者的愤怒,更有对历史的敬畏。如今,这段被日本封禁多年的影像终于重见天日,它不再是侵略者企图掩盖的“污点”,而是提醒我们“勿忘国耻”的警钟,是激励我们“振兴中华”的力量。
傍晚时分,天空放晴,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照亮了“赵一曼”三个字。我关掉电脑,却感觉那段影像里的画面仍在眼前回荡。日本封禁影像的企图终究落空了,因为真相永远站在正义这边,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作为后人,我们能做的,就是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英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所愿;这祖国,定会越来越强。而那些试图掩盖历史、美化侵略的人,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无法逃脱审判。
来源:鲸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