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一中往事:那人•那事之“一中校园最火的商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02:05 1

摘要:有着藏书最多的图书馆,81年设在松林书院正北的大屋子里,后来调整到办公楼前的老房子里,82年还正常对学生借阅图书;有着最好的师资力量,一中的考试卷被很多学校淘换过去刻成蜡版供学生参考提高,84年的全县中考地理、历史试题是伦绍周等老师命题,很多次大考化学试卷要经

80年代的青州一中作为全县最牛的中学,有着全县最大的体育场,1987年以前每年全县中学生运动会是在咱们一中的操场举办的;

有着藏书最多的图书馆,81年设在松林书院正北的大屋子里,后来调整到办公楼前的老房子里,82年还正常对学生借阅图书;有着最好的师资力量,一中的考试卷被很多学校淘换过去刻成蜡版供学生参考提高,84年的全县中考地理、历史试题是伦绍周等老师命题,很多次大考化学试卷要经过岑士榜老师定夺;

也有着全县最大的校园市场,每到早、中、晚餐时间,松林书院两侧的甬道就扎堆着周边的小商小贩,从最初的水筲里煮白菜,慢慢演化豆浆、油条、烧饼、面包等等不一而足,甚至为抢占市场乡里乡亲的商贩会反目成仇;

有着全县乃至昌潍地区有名的“松林”牌蓝、红钢笔墨水,大部分是校办厂批发给各个地方,校门东侧的小卖部也会零售;更有着提琴生产厂,松林书院南部西房就是提琴生产车间,生产大、小提琴(这是听76级学长讲述的,等81年入学已经不见生产了)。

但作为一名老牌住校生,你知道咱们一中最畅销的商品是什么吗?

你可能想不到,答案是蜡烛!因为当年的一中,尽管已经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教室里全部是白炽灯灯管,每到夜幕降临,一排排教室灯火通明,静谧的校园惹人喜爱,但学校有着到时间熄灯的规定:印象中是第二节晚自习结束后半个小时,大约9点来钟,会吹熄灯号,随后,所有教室里的电源会被拉断。这时,你会发现,教室里会燃起一根根蜡烛,略带红色的光影里,年轻的一中学子们,又开始了秉烛夜读的生活。

对于真正喜欢学习的孩子,熄灯后的教室里随着学生的减少,渐渐安静下来,蜡烛光下的学习反而更能沉下心来,像初中81级2班的副班长郭来贵就非常典型,瘦弱文静的他基本上都是最后一个吹灭蜡烛回到宿舍睡觉的,他也当之无愧成为81级的超级学霸,中考考入三年制的潍坊纺织工业学校。虽然走的是考中专转户口的道路,但他随后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为青州乃至全省有名的帆布机和多种业态发展的企业家,跟他在一中三年扎实的学习、历练是分不开的。

我班的学习委员张玉海入学考试全校前十名。高一高二时我班的化学老师开始是刚从山东师范学院毕业的魏雷老师,他曾很有想法,组建了高一年级的化学俱乐部,带着我们做过几次实验。由于他年轻外向,喜欢踢足球,有时不免心思没有沉浸到教学里,他教的班级跟同时的化学老师王福禄老师教的班级成绩渐渐拉开了差距。听说后来受到学生投诉,他一生气就申请调到了化肥厂工作,我们班高三才有徐清华老师接手化学,但我们的基础比起她同时任教的84级4班来,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张玉海也不例外。

高三开一开学,张玉海每天11点多从教室里回到宿舍,就会斜躺在床上,在上下床的脚踏处点上一根蜡烛,苦学化学知识一个来小时。我当时正好在他的上铺,尽管宿舍非常大,但蜡烛的烟气时间一长熏得我还是有点难受的,只好调转一个头才能睡觉。现在想起来,我学习不咋样,跟张玉海的毒害还是密切相关的,改天我得跟他打官司,让他好好赔些钱才是。三个月雷打不动的夜读,点点蜡烛的眼泪,渐渐补齐了张玉海的短板,他的成绩也好了起来,87年高考考上了当年的铁老大鞍山钢铁学院冶金专业,后来在莱钢为山东钢铁做着奉献。

当年,学校小卖部是我们的百货公司,大到著名的营养品麦乳精,有钱人才能享受的青岛钙奶饼干;中到“松林”墨水、学习本;小到榨菜、按块卖的豆腐乳,应有尽有。但我们到小卖部买得最多的还是蜡烛,学生们多是成把买的,六根一把,印象中是一毛钱一根。同学们为了省钱,同桌两人常常点一根蜡烛,也有不是同桌的自动“凑对”点一根蜡烛来夜学。当年多么羡慕家住城里的同学和教工子弟,回到家里有书桌和台灯,最不济的就是晚上到教师办公室里,那里可以不按照熄灯号办事。

老宿舍

当然,住宿生里也有特权阶层。最牛的是负责广播室的人,就在校门南侧的民国风范建筑里,单独的一间房子,可以居住、学习,安静的环境是顶级的待遇了。我有印象的是82级高中6班的朱方正负责此事,他是胜利油田来借读的,品学兼优的他接任81级超级学霸张学工担任了一中恢复学生会以来第二届学生会主席,他回胜利油田高考前夕,交棒84级3班的周洪伟来负责广播室。因为我和洪伟同班,便有了观摩的机会,86年元旦晚会后,我班张林军曾搞来一点白酒,拉着我们几个相好在广播室想偷偷喝点庆贺新年。非常不幸的是洪伟的同桌、来自五里的李宏伟口渴,端起瓷缸子喝了一口,给呛得够呛,因不知酒为何物,竟然给泼地上了,气得张林军大骂一顿;

其次牛的是王友爱等几个女体育特长生,她们没有住在大宿舍里,而是松林书院附近的小屋子里,尽管宿舍电灯泡昏黄,比之大宿舍里,真要看书学习还是足够的;

第三牛的是王忠香等两三个82级的女学姐(王学姐因是同村的非常熟悉),她们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经过特批,竟然在办公楼一层东侧设计的厕所里铺上床板当起了宿舍,这里算灯光明媚,比起拥挤潮湿的大宿舍,也算是天堂级的待遇了。

大概是喜欢集体学习时的氛围,城里不住校的学生,也有很多熄灯后并不急着骑车回家,反而也点起蜡烛,在班里或学习或三三两两好友啦呱打闹。我所在的班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同学,像84级的女生黄少华、谭菁等,开始不住校,大概受到气氛的感染,学着学着就主动要求住校了,跟高芳、赵炜东等几个相熟的女生挤在一起过起来住宿生活。现在一中的体育老师、当年家住火车站宿舍的赵世岩是我班的体育委员,他是体育特长,身高180以上,无论酷暑严寒都是骑车上下学的,但有一段时间,正好是热播港台武打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的时候,他因能在家里看上那么一点点节目,竟然应邀每天晚走一会儿,在烛光里坐在C位上给我们几个武侠迷绘声绘色地讲述起电视里的情节,有时竟然能围上十几个人来,现在想起来,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回忆。

当年没有统计学的常识,不知道一中每年究竟能够卖出多少根蜡烛?一中的高考升学率跟蜡烛的销量正相关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

来源:东山福山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