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家书》新书发布会暨“雁字回时——两岸家书特展”活动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1:23 1

摘要:《两岸家书》新书发布会暨“雁字回时——两岸家书特展”活动23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指导,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共同主办,北京台湾会馆、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网北京9月24日讯(记者 胡俊)《两岸家书》新书发布会暨“雁字回时——两岸家书特展”活动23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指导,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共同主办,北京台湾会馆、福建人民出版社协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等两岸嘉宾出席,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党委书记陈璇主持。

《两岸家书》新书发布会23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该活动以“家书”为媒介,通过新书推介、故事分享、协议签订、展览展示等,串联起两岸跨越数百年的亲情记忆与文化交融,旨在展现和讲述两岸家书背后的故事,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交流,促进心灵契合。

两岸“纸短情长”的历史密码

《两岸家书》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组织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两岸家书》新书发布会23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该书依托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藏的两岸家书以及相关文献,从数千封跨越17世纪至21世纪20年代的家书资料中,精选22个故事,按历史脉络分为“筚路蓝缕(1895年前)”“春愁难遣(1895—1945年)”“云程发轫(1945—1949年)”“咫尺天涯(1949—1987年)”“血浓于水(1987年以后)”五个阶段,呈现两岸同胞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交织,是“两岸一家亲”的有力佐证,也是推进两岸“心灵契合”“以情促融”的黏合剂。

在新书发布环节,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董事长黄苇洲介绍了《两岸家书》出版情况,强调了其在研究两岸关系、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在推介《两岸家书》时表示,该书通过家书这一独特形式,生动记录了两岸同胞之间的深情厚谊与家国情怀,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诚挚的家国情感,为学术界研究两岸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家书里的两岸记忆与时代回响

在“两岸家书故事分享”环节,北京台联开展的在京台胞家书征集活动中的2名应征者——台籍老兵郑坚的儿子徐波和时任台湾省旅平同乡会执行委员、会长梁永禄的外孙张宁,现场讲述了“两岸直接通邮”“台湾光复初期文化重建”的故事。《两岸家书》编委成员张筱则分享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近年来征集、保护、研究两岸家书的生动实践。

与新书发布同步展出的还有“雁字回时——两岸家书特展”,以“实物+展板+口述”的创新展陈形式,立体呈现两岸家书背后的历史温度与文化脉络。展览现场,还邀请了《两岸家书》书中主人公的后人汪春源曾孙汪舟、林正亨儿子林义旻、李兰凤儿子范植明到场,通过“后人讲家书”的独特视角,为观众揭开历史背后的情感细节。

《两岸家书》李兰凤系列家书故事展陈。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台北市民范植明向记者分享了其母亲李兰凤的家书故事,诉说着两岸同胞割不断的血脉深情。母亲9岁自福建浦城赴台,与家人离散40年,1988年收到弟弟回信后,当即让丈夫代笔写下:“日夜思家、思娘,更想念着你们……” 2020年,范植明寻得福建亲人,发现舅舅用饼干桶珍藏家书20载。他劝说舅舅捐赠时坦言:“该让更多人看看了解两岸亲人的故事”,舅妈则哭着不舍:“这是姐姐留下的东西,捐了以后我就再也看不到姐姐了”。家书中,母亲曾写道“把爹娘的遗骨重拾埋葬一处”的心愿,这份执念终得实现。

《两岸家书》李兰凤系列家书后人范植明(右一)。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活动现场,范植明特意带着儿子儿媳从台湾赶来参加“雁字回时——两岸家书特展”。范植明感慨:“醉后方知酒浓,见面更觉情深。让这些家书成为两岸故事的一部分,因为家书里讲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个人的故事。”范植明表示,明年要带着哥哥弟弟一起回福建浦城,让同根记忆在血脉中延续。

“雁字回时——两岸家书特展”在北京展出

“雁字回时——两岸家书特展”将在北京台湾会馆持续展出,展出时间为2025年9月23日至2025年9月30日。

据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自2019年开启“两岸家书”抢救性征集研究与阐释利用。现有馆藏两岸家书4000余件,涵盖台、港、澳、闽、粤等28个省份,时间跨度为1913年至2023年。

活动现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福建师范大学共同签订“两岸家书研究”合作协议,成立“两岸家书研究中心”,将通过开展家书文献抢救性整理、学术研究、数字资源开发、成果共创及两岸学术交流等,进一步挖掘两岸家书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为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主办单位领导共同向台湾研究会、台盟北京市委、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台湾会馆等单位代表赠予《两岸家书》,旨在通过书籍传播,让更多人感知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