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唯一!南大文科实验室重要成果在北京文化论坛发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1:23 1

摘要: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学校“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成果在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中发布。该项目也是高校成果唯一代表,其他6个专项发布单位分别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图书

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学校“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成果在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中发布。该项目也是高校成果唯一代表,其他6个专项发布单位分别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协。

该项目由南京大学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牵头,该实验室围绕文明研究“主轴”,重点开展文明远读、文明探源、文明传承、文明熔铸、文明互鉴研究。其中,文明传承项目重点聚焦中华古城保护数字图谱集成、边疆地域中华古城图谱、伊儒会通的中华清真寺图谱等重大工程,为近3000个中华古城进行数字复原和保护区划定等工作,为全球人类历史聚落遗产的传承保护创新方法、探索标准,以数智创新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2024年8月,南京大学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启动“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南京大学建筑、历史地理、文化遗产、数字人文、信息工程、计算机视觉等专业的多学科团队,系统采集中华古城历史遥感影像资料,编绘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制图单位的古城历史卫星影像地图,搭建古城历史地理信息数字化平台,展示古城古今的变化细节。

想象一下,曾隐于方志古画中的古城风貌,此刻正挣脱二维的束缚,在你眼前全景铺展……团队用无人机、AI与MR建模等工具还原历史影像,让一座座古城“穿越时空”来与我们相见,半个多世纪的变迁跃然眼前,力图实现“文明的可视化”。

据了解,南京大学团队已收集处理分析陕西、河南、江苏、福建四省全域的历史遥感影像,并查阅历史文献、实地测绘,进行实景三维重构、AI工具辅助生成,编绘了近500个县(市、区)的老城历史影像地图。团队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完成了多个重点古城的实景三维重构,经解算生成GSD精度达3厘米的高清模型。

“古城是文明信息的空间载体,随着经济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不少古城的原真风貌被破坏。在县域层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古城,开发的程度虽然不高,但古城保护的人财物资源不足,也更需要专业指导。”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鲁安东教授坦言。团队希望用数字技术保存、还原古城的历史风貌,并将在数字化平台中融入古城的建筑、方志、绘画、声音等信息,让大家感受古城的文化魅力。

南京大学“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为古城保护这一全球性难题提供了高效的“中国范式”,它以跨学科的数智方法赋能古城保护,让卫星图片、天地图和海量文献资料,在算法整合中实现难题的破解,且目前已运用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主任陈云松表示,团队充分发挥南京大学的学科交叉和新文科发展优势,全力探索数智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实践路径,为中国乃至全球古城保护打造数据基座、提炼工作标准、提供解决方案。“面向千年文脉赓续的历史重任,南京大学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将继续以科技赋能为引擎,以数智融合为路径,探索文明传承的‘中国范式’,为全球人类历史聚落遗产的保护贡献东方智慧。”

来源:现代快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