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境内的马踏湖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誉称。曾经一段时间,工业化进程造成湖区湿地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如今,经过桓台县对马踏湖开展生态“治理+修复”,这里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境内的马踏湖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誉称。曾经一段时间,工业化进程造成湖区湿地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如今,经过桓台县对马踏湖开展生态“治理+修复”,这里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水变绿了,景变美了,起凤镇鱼一村依托优质湿地生态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与绿色农业深度融合,开发出一系列水生态体验项目,吸引游客纷纷前来感受自然与人文相融的水乡韵味。当地特产如莲藕、鸭蛋、荷花酥等,也从寻常食材成为具有文化意义的旅游商品。
鱼一村美丽的荷塘下孕育着美味的马踏湖鲜藕
在这一转变中,村民巩曰志的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作为在马踏湖边长大的地道湖区人,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处水湾与荷塘。眼见家乡日渐美丽、游客日渐增多,巩曰志在村口开起一家专卖湖区特产的小店,一边经营着藕塘,一边做着小生意,日子忙碌而踏实。
走进他的小店,仿佛置身于小型马踏湖文化生态馆。在“湖鲜手信区”,以独具特色的乌篷船造型陈列着鸭蛋、白莲藕粉等湖区特产,还有一件件以湖草精心编织的草编工艺品。无论是玲珑小巧的收纳篮,还是颇具水乡风味的装饰摆件,都散发着自然的湖区韵味。
从传统渔民到小店店主,始终不变的是巩曰志对湖区的深厚感情和喜爱。“我们马踏湖的藕又脆又甜,生吃、炖汤都是一绝!”说着,巩曰志拿起一段刚出泥的鲜藕,捧在手里,乐在脸上。“这些纯天然的鲜藕保质期很短,必须想办法赶紧销出去,不然很快就会烂掉。”
把湖区特产推荐给顾客,巩曰志总是乐此不疲
近年来,为了帮助像巩曰志这样的乡亲们把特产变成致富的路子,起凤镇大力发展白莲藕特色产业,除了靠集体的力量开拓市场,还开发和推出藕粉等更多加工产品,不仅有效消化了产能,并且提升了附加值,让特色产业逐步转化成为了镇域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桓台县烟草公司也依托村里的零售客户助力湖区土特产销售。他们帮助客户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店”,不仅指导店面设计,还提供直播带货、网店运营等上门培训,把村里的小店变成展销特产的平台。此外,物流快递企业把业务下沉到藕塘边,鲜藕出水立即用保鲜箱封装,一刻不停发往消费者手中。
新的销售方式为特产走出湖区找到新的路子
“现在销售问题根本不发愁,我只要专心种藕、做草编、卖货就行了。”巩曰志笑着说。“今年我种的八亩藕田还没开挖就预订了一大半,光线上就卖了三千多斤。草编小件也特别受欢迎,收入比以前高出不少!”
夕阳西下,湖面上泛起粼粼金光,结束了一天的忙碌,鱼一村的傍晚安静而悠闲。巩曰志说,他和乡亲们能安安心心过日子、做买卖,多亏了湖区生态好了,多亏了乡村振兴政策好了,他们也将爱护好、运用好这片世世代代生活的水域,让家乡更美,让生活更好。(翟天琦)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