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为期5天的东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3260家企业参展,累计参展人次达22.6万,创历史新高。截至9月20日,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东博会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
9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为期5天的东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3260家企业参展,累计参展人次达22.6万,创历史新高。截至9月20日,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东博会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多领域、多形式成果超270项。
中国和东盟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近年来,随着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持续推进,我国与东盟区域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双边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已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本届东博会上,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展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科技创新与合作方面的丰硕成果,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东盟合作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典范,更是中国积极践行制度型开放的样板。放眼未来,中国与东盟将继续携手前行,推动务实合作持续深入,合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贸易可持续、包容性增长,为建设更加开放和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贡献力量。
强化数智赋能,打造区域合作新高地。放眼全球,人工智能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在基础研究、技术集成与场景应用等方面已积累显著优势,具备输出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合作,帮助东盟国家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引擎。本届东博会首次创设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展出约1200项展品,包括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和230款数字服务平台系统,展示了中国与东盟在该领域的广阔合作前景。未来,中国将携手东盟国家加快布局数字贸易新赛道,培育中国—东盟大数据交易市场,拓展数字内容、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据交易等多种业态,不断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东盟国家带来持久红利。
推动制度型开放,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国和东盟总人口规模占全世界的1/4,超大规模市场是双方促进经济繁荣的最大依托。今年5月,中国与东盟十国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计划于2025年底前正式签署升级议定书。3.0版作为现有协定和RCEP的重要增值,使双方在标准和规则领域的互融互通进一步加深,区域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升。中国和东盟升级自贸区合作为彼此带来更强劲、更长久的发展动力。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4.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6.7%。未来,中国将携手东盟国家继续以互联互通助力区域发展,以互惠共赢打造合作范式,推动加快签署和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协定,形成区域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多边规则协同与标准互认,维护中国东盟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头,为广大企业和民众带来更多机遇。
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人文交流新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东博会不仅是贸易投资的盛会,也是促进双方人员往来、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2025年继续举办的“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持续推进各类交流活动,以人文力量密切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今年1至8月,中国内地居民与东盟国家人员往来超2524.4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如今,在东盟国家,鲁班工坊、现代工匠学院等项目持续受到欢迎,“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逐渐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式。人文交流“心联通”为中国东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未来,中国将携手东盟国家构建完善“官方”与“民间”并举的文化交流渠道,搭建民众增进了解、互学互鉴的国际交流平台,为形成多层次交流生态,拓展人文交流领域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