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1年12月18日那天,阿尔巴尼亚街头跟往常一样热闹。人们三三两两,谈论粮票、天冷、领导讲话,谁也没想到当天的新闻居然会像一桶冷水泼过来。谁又能料到,总理穆罕默德·伊斯梅尔·谢胡被官媒宣布“自杀身亡”,毫无征兆。这不是家长里短,那是全国震荡。不夸张地说,整
1981年12月18日那天,阿尔巴尼亚街头跟往常一样热闹。人们三三两两,谈论粮票、天冷、领导讲话,谁也没想到当天的新闻居然会像一桶冷水泼过来。谁又能料到,总理穆罕默德·伊斯梅尔·谢胡被官媒宣布“自杀身亡”,毫无征兆。这不是家长里短,那是全国震荡。不夸张地说,整个阿尔巴尼亚一下炸开了锅。昨天报纸上他还在会见外宾,今天人就没了?理由没公布,大家等着等着,天都黑了,真相还是藏在墙缝深处。这迷局不亚于间谍小说:谢胡到底怎么了?他的故事,从头说又不短。
谢胡不是天生的权力派,他1913年出生那会儿,家里只种庄稼。24岁时一头扎进西班牙内战,混在国际纵队摸爬滚打;被俘丢到法国集中营,失去自由。命好,1942年被人营救出来,回到破败得像废墟的阿尔巴尼亚。他眼看世界到处烽火,轴心国在欧洲肆虐。谢胡没躲,刚回国当即入了阿尔巴尼亚共产党。话说回来,二战期间,谢胡够胆,有脑子,很快就拉出第一支解放军。他带头打游击,组突击旅,人品和号召力都能用得上。有人说他会撇清界线,但事实是前线炮火他扛过。
战争结束,谢胡被送往苏联军事学院,回国后一路当上总参谋长、司法部长、内务部长,再到1953年,国家总理。他几乎从一穷二白干到高台。1981年底去世时,他已是执政近30年的老资格,获得不少顶帽子,“人民英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这些荣誉,在党内外也算有口碑。
一直有个流传,霍查特别欣赏谢胡,说他不管是在战场还是在会议桌上都顶得住,甚至把他当接班人考量。官方说谢胡很受器重,可这一切,在他去世那天夜里就翻了盘。
很少有人在头两天还风光无限,突然间就被彻底抹去存在。谢胡身亡之后,报纸没有悼念,官方没人发唁电,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电视、广播连个人物短片都没播过,简直就像有人猛地把他的名字从阿尔巴尼亚抹干净了。经历者回忆,首都地拉那一夜气氛冷得叫人头皮发麻,警察几十米一个,街口戒备,远处楼顶上冷不丁树着几个机关枪,高射炮都摆出来。中央大厦里灯火通明,霍查正召集干部开会讨论谢胡之死。
奇怪的事多着呢。霍查曾力顶谢胡,但谢胡自杀没多久,霍查就在会上把以前的友谊撕个一干二净,直接定性谢胡“畏罪自杀”。指责他替南斯拉夫间谍打工,还想暗杀自己,声明不给办葬礼:“像狗一样埋!”——原话刺耳,这种话是领导人的级别能说出来的吗?可全国没人敢公开反对。
冷处理背后看着像临阵倒戈。地拉那那晚不是像国家悲恸,更像是提前演练镇压。军队、警察、政府全员恨不得把黑锅甩个干净。这种彻底切割,怎么看都有防火、防疫、防“谢胡余毒”蔓延的意思。霍查讲话后,部队进驻谢胡家,连夜搜查。第二天报纸才几行字,顺带清理城市里全部谢胡的照片与宣传,外群体的吊唁也当场驳回。
很多人习惯想,一朝妻妾一家人可就惨了。没错。谢胡遗孀带仨孩子被赶出家,变相软禁,紧跟着成案被调查。短短几天高层人事变动剧烈,谢胡的两位老部下升了官,却很快又因“间谍”、“通敌”受审,全数下狱。1982年之后霍查还下令将谢胡的遗体起坟转移,据说埋到了连后人都找不到的地方,至今没人知道到底搁哪。
不过有意思的是表面决定和实际处境常常两码事。一方面官方动用所有力量清理门户,另一方面整个权力网络却还残留与谢胡合作遗迹。下线一批人,立刻又让一批新旧混搭。看着像铁血肃反,里头还是藏着不少匆忙决策的漏洞。
谢胡亲属下场令人唏嘘。遗孀和三儿子皆被捕,自杀、折磨、关押、认罪,各种刑讯全来了。有时你都分不清哪是正面审判、哪是“逼供成招”。大儿子受不了折磨自尽,妻子被判25年,两个孩子接连获刑。几代荣华,一夜灰飞烟灭。
全盘否定谢胡的同时,案卷上的各种“罪名”诡异得没有佐证。间谍、通敌、暗杀,全凭领导一张嘴。史料几乎找不到硬梆梆的证据。调查下来,证词反复、材料相互矛盾,很多都是陋习式的定罪流程。谢胡生与死,都笼罩着某种主观倾向的迷雾。
谢胡自杀说、被杀说长期纠缠不清。朋友圈里有人信霍查一面之词,说谢胡罪行败露。有人私下悄悄议论“被自杀”,甚至怀疑背后有人推动。最不缺的就是细节漏洞。谢胡死于前夜,原本情绪平和,无异状,保镖加派,没有人察觉他准备绝命。
谢胡长期侍卫长阿里·切诺因“叛国”关进监狱。后来获释,他回忆谢胡死前一直说感到不安全。说来话长,那晚切诺帮忙加强警戒,见谢胡和霍查电话里还要讨论第二天开会稿子。没人注意气氛有多凝重。可是当天晚上谢胡还是死了。过去谁见过这么突然?切诺怀疑不是自杀,是他杀,但没人能查证。
更离奇的是谢胡死前写给霍查一封信。信在他死后没多久消失,再没人找得到。当年看过信的人,到现在全走了。信里到底写了什么?没人清楚。这事其实挺反复的,切诺指认只是强调幕后有关,并没说破细节。
谢胡的两个儿子倒是坚决否认自杀。次子斯坎德尔说那不过是政治斗争的极端结果。小儿子巴什基姆更直接,称父亲是被人逼死,至于谁干的,只字不提。大家都拐弯抹角,谁都不愿把水搅浑。
谢胡到底怎么死的?许多年过去,有人觉得冷静下来可以看看解密档案。不过真相总被搁置。直至2005年,阿尔巴尼亚历史学家巴斯卡尔公布一封谢胡致霍查的长信。时任总统阿利雅也做了历时发声,拼图才差不多拼上一角。
信的内容没想象中爆炸。其实谢胡表达对霍查及党的感激,检讨家里儿子婚事处理失误,谈对国家局势焦虑。“如果你不能正视我讲的这些话,我会以自杀表达我的忠诚。”他说。将责任从死者推向活人,这一笔再普通不过。信公开后,外界更相信谢胡压力过重,自杀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有趣的是阿利雅的反应。他承认谢胡和霍查之间确有嫌隙。主要起因,是谢胡二儿子和所谓出身“不良”的姑娘订婚,被中央关注,谢胡自我批评,解除订婚,写检讨书。12月16日会上检讨,政治局不满,建议严肃处理。霍查点头。次日凌晨,人死了。当时霍查其实也很震撼,不认为谢胡“会突然走极端”,此后才“狐疑”。
接着又来一份美国中情局泄露材料,说谢胡1945-50年期间和英美有点牵连,倾向苏联。1953后,态度变节,官方认为材料多是分化计。但谢胡忽然死亡,把理论变成事实依据。以前霍查不信,后来反倒用这材料给了谢胡全家“盖棺定论”——多少有点讽刺吧。
阿利雅强调,谢胡虽然时常情绪激动,做事冲动,但并不是间谍。还觉得,没证据显示谢胡真在工作上玩了什么把戏。只是被情绪、批判和不被信任压垮。他一句话点到为止:“谢胡是因为受不了这种压力。”
事实是不是这么单纯谁也说不准。有时官方文件和亲历者说法各执一词,你说他是随时会崩溃的人吧,但几年如一日重任不倒,说他大度理性,也能在生死存亡里叛逆到底。人的多面性就是这样。
只是这一路下来,结局太冷。谢胡留在阿尔巴尼亚的话题没完没了。全国也没人知道,曾经的总理遗体掩埋在多深的地底。连后代也终身难还清莫须有的罪名。
后来无数档案复查,还是有人觉得疑点重重。没有彻底证据的盖棺定论,所有当时的细节变成影子。可能真相永远也等不到光亮的一天了。历史不是盖子,捂得再紧也逃不过间隙漏出来的风。
如果说阿尔巴尼亚那个冬天唯一留下的不是答案,而是阴影与猜疑,那倒也是给后来人一点真实的启示:再权倾朝野的人与一场不透明的决断相比,其实脆弱得根本不值得用党史或国家史大笔一挥就抹掉。什么都没留下,什么又都还在,无所谓终章。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