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布与血管闭塞后的临床表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1 07:35 1

摘要:脑血管系统结构繁复且内容庞杂。在面对庞大知识体系时,若试图一蹴而就,往往会导致掌握程度不一,甚至因畏难情绪而停滞不前。本期内容由简入繁,先构建知识框架,再逐步填充细节;其次,由局部到整体,将任务拆解,逐个击破,最终实现知识整合。基于此策略,本文将聚焦脑血管系统

脑血管系统结构繁复且内容庞杂。在面对庞大知识体系时,若试图一蹴而就,往往会导致掌握程度不一,甚至因畏难情绪而停滞不前。本期内容由简入繁,先构建知识框架,再逐步填充细节;其次,由局部到整体,将任务拆解,逐个击破,最终实现知识整合。基于此策略,本文将聚焦脑血管系统中的三个主要动脉——大脑前动脉相关知识分享、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以帮助神经科医生更好地学习脑血管系统结构。

三根血管在脑中的分布

①大脑前动脉皮质支供应:额、顶两叶上外侧面的上部、额叶底面的部分。

②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

③大脑后动脉皮质支供应:颞叶底面、枕叶。

①大脑前动脉的皮质支供应: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

②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供应:岛叶。

③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供应:颞叶内侧面、枕叶。

①大脑前动脉中央支供应:内囊前肢、尾状核、豆状核前部。

②大脑中动脉中央支供应:内囊膝部、内囊后肢的前部、尾状核、豆状核。

③大脑后动脉中央支供应: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和底丘脑等。

血管分布处的功能区

①大脑前动脉皮质支供应的功能区:中央前回和后回的上1/4、额上回、额极。

②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应的功能区:中央前回和后回的下3/4、额中回(书写中枢和皮质侧视中枢)、额下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颞上回(感觉性语言中枢)、颞下回、缘上回(运用中枢)、角回(阅读中枢)。

③大脑后动脉皮质支供应的功能区:枕叶(视中枢)。

①大脑前动脉的皮质支供应的功能区:旁中央小叶、额上回、扣带回、胼胝体。

②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供应的功能区:钩回(嗅味觉中枢)。

③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供应的功能区:海马旁回、视中枢(楔回和舌回)。

血管闭塞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

了解了各个血管对应的功能区后就可以推导出各血管闭塞后的临床表现。

1.大脑前动脉

(1)皮质支受损的表现:

①对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重、上肢轻(中央前回上1/4和旁中央小叶前部受累)。

②对侧下肢感觉障碍、尿失禁(中央后回上1/4和旁中央小叶后部受累,其中旁中央小叶后部是大脑皮层的高级排尿中枢,对脊髓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丧失导致尿失禁)。

③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额上回受累)。

④淡漠、反应迟钝、缄默等精神症状(额极和胼胝体受累)。

(2)中央支受损的表现:

①额性共济失调(内囊前肢额桥束受累)。

②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以及上肢瘫(内囊膝及后肢受累,但此区还有大脑中动脉动脉供血,可无此症状)。

(3)大脑前动脉的生理学结构:

在MRA和CTA的图像上一般将其分为五段。

1.A1段:水平段,发自颈内动脉的C1段,由后外走向前内侧,至前交通动脉。

2.A2段:上行段(胼胝体下段),为前交通动脉以后上行至胼胝体膝以下的一段,略向前行。

3.A3段:膝段,环绕胼胝体膝弯曲的一段。

4.A4段:胼周段,位于胼胝体沟内,自前向后走行,也叫胼周动脉

5.A5段:终段,为楔前动脉。

(4)分支与分布

大脑前动脉的皮质支分为额底内侧动脉、额前内侧动脉、额中间内侧动脉、额后内侧动脉、胼周动脉、中央旁动脉、楔前动脉。其营养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球内侧面及额叶底面的一部分,额、顶二叶上外面的上部皮质。大脑前动脉的中央支,第1组为内侧豆纹动脉,包括返支(Heubner动脉)和基底支,前者供应壳、尾状核前部和内囊下部,后者供应视交叉的背面及下丘脑;第2组为胼胝体旁支,通常分为7~20支细小的胼胝体动脉,分布于胼胝体及透明隔。

2.大脑中动脉

(1)皮质支受损的表现:

①对侧面部,上下肢瘫痪和感觉缺失,但下肢瘫痪较上肢轻,且足部不受累(中央前回、后回下3/4受累)。

②Broca失语/体象障碍(优势侧额下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受累致Broca失语,非优势侧受累导致体象障碍)。

③Wernicke失语(优势侧颞上回后部感觉性语言中枢受累)。

④双眼向病灶对侧/病灶侧凝视(额中回后部皮质侧视中枢受累,刺激性病变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破坏性病变引起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2)中央支受损的表现:

①对侧中枢性均等性轻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内囊膝及后肢受累)。

(3)大脑中动脉生理学结构:

在影像图像上,大脑中动脉通常被分为五段。

1.M1段:眶后段(水平段)。从颈内动脉C1段分出后,沿侧裂池水平向外行,长约3 cm。

2.M2段:岛叶段(回旋段)。在岛阈前方呈“U”形行向后上方。该段发出颞前动脉。

3.M3段:外侧沟段。该段较长,紧贴岛叶的外侧面至外侧沟后支,沿途发出眶额动脉、额顶升动脉、中央沟动脉、中央前沟动脉和中央后沟动脉,如同蜡烛台样,叫蜡台动脉。

4.M4段:即分叉段。为大脑中动脉分出顶后动脉、颞后动脉。

5.M5段:为大脑中动脉的终末支——角回动脉。

6.M2、M4、M5合称大脑外侧窝动脉组。

(4)分支与分布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有额底外侧动脉、中央前沟动脉、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顶后动脉、颞极动脉、颞前动脉、颞中间动脉、颞后动脉、角回动脉。其营养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与岛叶。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为外侧豆纹动脉,由10~20条不等的分支组成,均发自M1段,供应前连合外侧部,壳的大部,内、外侧苍白球,内囊的上半及附近的胼胝体辐射,尾状核的头、体。

3.大脑后动脉

(1)皮质支受损的表现:

①单侧皮质支受损:对侧同向性偏盲,上部视野较下部视野受累常见,黄斑区不受影响。(单侧枕叶视中枢受累,楔叶病变会引起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舌回病变会引起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

②双侧皮质支受损:完全性皮质盲。(双侧枕叶视中枢受累)

(2)中央支受损的表现:

①丘脑综合征:对侧偏深感觉障碍,对侧不自主运动,可伴有情感与记忆障碍。(丘脑受累)

(3)分支与分布:

起自基底动脉、皮层支供应枕叶、颞叶底部,深穿支供应脑干、丘脑、海马、膝状体,闭塞时引起枕叶皮层闭塞,可有对侧偏盲(黄斑回避);中央支闭塞可导致丘脑梗塞,表现为丘脑综合征: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感觉异常和丘脑性疼痛和锥体外系症状。

来源:医学顾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