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听此句,还是在《无间道》中黄志诚督察对韩琛说的一句话。此篇文章,与之并未有多大的联系,但就是让我第一时间想起这句让人失望、让人痛心的“至理名言”。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初听此句,还是在《无间道》中黄志诚督察对韩琛说的一句话。此篇文章,与之并未有多大的联系,但就是让我第一时间想起这句让人失望、让人痛心的“至理名言”。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位于利州的李孝常发动叛乱,最终兵败被杀。
李孝常这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拉拢的人里,有位叫长孙安业的人。
这位姓李的将军,并非实际意义上的“皇亲”,但这位叫长孙安业的人,可是实打实的“国戚”:他当今皇帝的亲舅子——长孙皇后的同父异母大哥。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间的感情,世人皆知,这么个关系,横竖不能“亏待”。但是啊,这个长孙安业,血缘上与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关系很近,但在亲情上,却是疏远无比,甚至为了家产,将长孙无忌兄妹赶到他们姥姥家,独霸长孙家产。
按理说啊: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毕竟,乱世之中,生死都不可预知,更何况封侯拜相?
但命运的齿轮,从来都在暗地里左右着人生。当年被赶出家门的小弟,成了皇帝手下的红人,小妹更是了不得,更是成为皇帝宠爱的枕边人,就连当初收留兄妹的娘家舅,都成了高官。相信这位长孙安业是后了个大悔了。
好在,长孙安业的这位小妹识大体、顾大局,不仅没有跟这位兄长算旧账,甚至还给他封了个官。
如果说故事到这里,人性的逻辑还算可以理解,一边儿显示着自己的大度,另一边儿庆幸着自己的遭遇。
但事实往往要比想象中更加让人迷惑。
就在李孝常反叛被杀后,确定了这位长孙安业参与其中。谋逆的大罪啊,这不株连,也得千刀万剐啊。
奇怪就奇怪在接下来的命运安排:长孙皇后向皇帝求情饶恕自己这位大哥。理由竟然是:因为他曾经对自己不好,这次如果杀了他,恐怕天下人指责自己借机报复!
我的天!长孙安业能够活一命,竟然是因为自己曾经做的“恶”?我在想:如果皇后的这位大哥曾经对自己十分友善,或是将长孙皇后抚养成人的话,再遇到这种事情,是不是就“罪无可恕”了?
这到底是什么鬼畜逻辑,让心善之人“罪有应得”,却让心恶之徒“屡次侥幸”?就为了唐朝皇帝皇后所谓的颜面?要知道,这可是贞观年间,皇帝也好,皇后也罢,都是历史上的佼佼者,依然会出现让人难以理解的判罚。
当事人心中,一定有他们的考量和想法,但是,如果都是以某种偏颇性的思维,以“超出五行之外”的方式来判罚一件事情,那制定律法,岂不是掩耳盗铃?更何况,还是保“恶”罚“善”?
来源:竹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