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世界有多奇特?15张历史地图揭示地图绘制者的“脑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03:47 3

摘要:古代世界地图藏满秘密:它们有时会遗漏整个半球,有时会虚构不存在的大陆。而世界地图的变迁,也见证了数百年来人类对地球认知的演变。世界地图是如何诞生的?最早的一批世界地图只聚焦欧、非、亚三大洲,且常将东方或南方置于顶端,让现代人看了摸不着头脑。许多地图更是兼具创意

古代世界地图藏满秘密:它们有时会遗漏整个半球,有时会虚构不存在的大陆。而世界地图的变迁,也见证了数百年来人类对地球认知的演变。世界地图是如何诞生的?最早的一批世界地图只聚焦欧、非、亚三大洲,且常将东方或南方置于顶端,让现代人看了摸不着头脑。许多地图更是兼具创意与艺术性的杰作。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地图绘制者,会根据自身认知调整地图,为我们打开一扇窥视过去的独特窗口。这些地图还能反映不同文化对“自我”与“世界”的定位:世界的中心是耶路撒冷,还是须弥山?地球以陆地为主,还是以海洋为主?大海是蓝色的,还是绿色的?世界地图是通往过去的珍贵历史窗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最令人惊叹的古代地图 ️

古代世界地图藏满秘密:它们有时会遗漏整个半球,有时会虚构不存在的大陆。而世界地图的变迁,也见证了数百年来人类对地球认知的演变。世界地图是如何诞生的?最早的一批世界地图只聚焦欧、非、亚三大洲,且常将东方或南方置于顶端,让现代人看了摸不着头脑。许多地图更是兼具创意与艺术性的杰作。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地图绘制者,会根据自身认知调整地图,为我们打开一扇窥视过去的独特窗口。

这些地图还能反映不同文化对“自我”与“世界”的定位:世界的中心是耶路撒冷,还是须弥山?地球以陆地为主,还是以海洋为主?大海是蓝色的,还是绿色的?世界地图是通往过去的珍贵历史窗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最令人惊叹的古代地图。

这幅精美的世界地图约在1800年于朝鲜绘制,融合了宗教与地理元素——地图的核心是须弥山(Mount Meru),根据印度教神话,这座山是世界的中心。中央大陆周围环绕着两圈水域,水域中散布着小块陆地。

这幅地图属于“天下图”(Cheonhado)系列,“Cheonhado”意为“天下之图”。所有世界地图都藏着绘制者文化的线索,许多地图都会将宗教理念融入对世界的认知中。

许多欧洲世界地图都深受克劳狄乌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的影响——这位2世纪的希腊-罗马地理学家著有《地理学》(Geographia),被誉为“地理学之父”,其著作影响了基督教和伊斯兰世界的地图绘制长达1500多年。

15世纪,托勒密的著作被重新发现,他基于经纬度的“规整地图风格”成为数十幅新地图的蓝本。

1154年,穆斯林学者阿尔-伊德里斯(Al-Idrisi)在为西西里基督教国王工作期间,绘制了《罗杰地图》(Tabula Rogeriana)。阿尔-伊德里斯通过采访数十位旅行者收集信息,并结合托勒密著作等权威文献,最终完成这幅地图。

这幅地图将“南方置于顶端”,让现代读者难以理解。事实上,直到16世纪,“北方置于顶端”才成为地图绘制的普遍习惯!

1320年左右,彼得罗·维斯孔蒂(Pietro Vesconte)绘制了一幅圆形世界地图,延续了中世纪“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的风格,通过地图宣扬基督教对世界的主导地位。

这幅地图还带有明确的宗教目的:它被收录在威尼斯商人马里诺·萨努多(Marino Sanudo)的著作中,书中呼吁基督徒发动新的十字军东征,夺回圣地。

14世纪时,英国还处于“已知世界的边缘”——在拉努夫·希格登(Ranulf Higden)绘制的地图中,耶路撒冷位于世界中心,而英国被挤在左下角。但为了凸显英国的重要性,希格登将英国涂成红色,且在不列颠群岛上标注的城镇符号,比欧洲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还要多。

希格登是切斯特圣沃伯格本笃会修道院的修士,这幅地图被收录在他的《编年史》(Polychronicon)中——这部“世界通史”后来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印刷书籍之一。

1475年的这幅世界地图,是最早的印刷地图之一。地图将世界描绘成一系列山丘,山丘上标注着城市和地区的名称,采用“T-O”风格绘制——三大已知洲呈“T”形分布,亚洲在顶端,欧洲和非洲在下方。这幅地图的目的并非记录精准地理信息,而是通过“将耶路撒冷置于中心”,传递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价值观。

地图上只绘制了陆地,完全忽略了地球上的水域。地图顶端画着一名犹太人和一名基督徒,两人因对上帝的共同信仰和谐共处。

这幅15世纪的世界地图绘制于埃及,延续了早期伊斯兰地图“以南方为顶端”的传统。与许多地图一样,它会将对绘制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定为“世界中心”——但不同的是,这幅地图的“中心”并非城市或山脉,而是印度洋。

这幅地图的绘制者并未打算将其用于导航,它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供人研究和欣赏。如今,这幅地图收藏于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2006年,一幅据称是1418年地图复制品的地图现身,地图声称记录了中国航海家郑和(1405-1435年间率领中国船队远航印度洋)发现新大陆的史实。

但这幅地图对北美洲、南极洲和澳大利亚的描绘——这些大陆在1418年的欧亚大陆完全无人知晓——让这一结论备受质疑。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幅地图实际绘制于1763年,借鉴了当时欧洲地图的信息(欧洲地图在同一时期也将加利福尼亚描绘成一座岛屿)。无论这幅地图的年代如何,它展现的“以太平洋为中心的世界”,与如今主流的地图风格截然不同。

1490年左右,亨利库斯·马泰卢斯(Henricus Martellus)绘制了这幅世界地图,融合了托勒密的绘图风格与欧洲探险获得的非洲海岸新信息。这是已知最早描绘“好望角”的欧洲地图——1487-1488年,巴尔托洛梅乌·迪亚斯(Bartholomew Diaz)首次绕过好望角。

这幅马泰卢斯地图甚至可能启发了哥伦布的远航——有充分证据表明,哥伦布在出发寻找通往中国的西行航线前,曾研究过这幅地图。

新大陆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地图绘制——地图绘制者突然需要在地图上容纳一整个新半球,更棘手的是,没人知道这片大陆的真实样貌。佛罗伦萨地图绘制者弗朗切斯科·罗塞利(Francesco Rosselli)等人为解决这一问题,用“云朵”遮挡美洲尚未探索的区域。这幅1508年的地图,是最早描绘新大陆的地图之一,也是最早采用“椭圆形投影”的地图。

罗塞利还开创了“向普通消费者出售地图”的模式——在他佛罗伦萨的印刷店里,普通人也能买得起价格低廉的地图,这幅地图的售价可能还不到一名非技术工人一天的工资。

这幅地图是首批正式描绘新大陆的印刷地图之一。乔瓦尼·马特奥·孔塔里尼(Giovanni Matteo Contarini)和弗朗切斯科·罗塞利突破传统视角,从北极俯瞰世界,地球像扇子一样在纸上展开,以全新视角呈现陆地与水域。

这幅地图首次尝试用“全新方式”描绘世界,依靠数学技术与创新思维,将球体地球呈现在平面纸上。

1569年,格哈德·墨卡托(Gerhard Mercator)推出了全新的地图绘制方式。他将赤道南北的纬线拉伸,把球形地球绘制成矩形,这导致极地地区变形,格陵兰岛被画得异常巨大。

墨卡托投影地图成为航海家的主流选择——通过这种地图,航海家能轻松规划跨洋航线。而这正是墨卡托的初衷:他在地图旁附上“几何公式”,可将航线转换为赤道度数,大大简化了导航流程。

这幅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地图,以日本为世界中心。日本列岛周围画着船只,以及美国和俄罗斯士兵。

地图上的“其他国家”看起来比日本小得多,地图旁的表格标注了到其他国家的距离,包括中国、印度和荷兰。这幅地图反映了当时日本人的“外部视角”,强调“防御”——地图上还标注了负责守卫海岸的封建领主姓名。

1570年,亚伯拉罕·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出版了一本地图集,其中就包含这幅世界地图。奥特柳斯的地图借鉴了弗朗切斯科·罗塞利、格哈德·墨卡托等多位前辈的作品,部分内容如今看来已显陈旧(比如虚构的“南方大陆”),但整体而言,这幅地图与我们今天认知的世界已十分相似。

尽管奥特柳斯的地图是“综合各方成果”的产物,但他也创造了“突破性”的图像——他的地图集广受欢迎,影响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近500年。

来源:悠悠趣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