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短一段话,翻译一下就是:崂山道士耿义兰,争崂山太清宫(海印寺)归属地址,把状子递到万历皇帝面前。万历大怒,让司法机关,严格处理,本想给个假造圣旨(太后支持,皇帝不认同)建寺的罪名处死,后改为把憨山德清剥除僧人身份,发配充军到雷州!
崂山道士耿义兰争其地,具奏上闻,法司拟本以诈旨论死,德清谪戍”
短短一段话,翻译一下就是:崂山道士耿义兰,争崂山太清宫(海印寺)归属地址,把状子递到万历皇帝面前。万历大怒,让司法机关,严格处理,本想给个假造圣旨(太后支持,皇帝不认同)建寺的罪名处死,后改为把憨山德清剥除僧人身份,发配充军到雷州!
这里面大有故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民间的官司那无非是利益之争,一旦与皇帝有关,就不是个简单的利益能说明了。砸钱能办到的事,那都不是个事!今天就深入扒一扒此官司背后的曲折与复杂。
故事的起因是憨山大师德清从五台山下来,到山东崂山那罗延洞修行后发生的。其实他与大多数道士相处的还是很好的。他不光有大名,文采书法上都是大高手。也多次应道教好友之邀,为一些道观写碑文!但一件事情做得不妥,彻底得罪了很多道士,那就是买下破旧的太清宫,修的金碧辉煌,请皇帝生母李太后“御笔”赐名海印寺。
道士们对此事无法不炸毛,因为道教全真派发起在山东,全真七子中多人都来过崂山传道,入住过太清宫,道教根据地建佛寺发展信徒。憨山此举如同是在道教祖坟挖土,太打脸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法上,憨山是买了破旧的地址,几间破房,不值多少钱,生活不易下,道士卖了地!与情理上,海印寺越辉煌,道士越难受。道士们的理由是几个守庙道士没权代表道教把祖庭卖了,是憨山利益诱骗非法巧取!
于是耿义兰为首的道士从县到市,从市到省,层层告状,然而层层挨揍。
为什么挨打很简单啊,海印寺是皇帝生母李太后题名的。李太后说给憨山一部大藏经,憨山说我修行山洞小没处供。我买好了地址,修个海印寺供大藏经,您给题个名就成!就凭太后一个赠经题名,哪个当官的敢判道士有理,交出海印寺重建太清宫?这告状是给自己找大麻烦,让自己去得罪李太后。所以,狠揍道士是必然的,看你还敢不敢再来递状子!但耿道士也不是肯轻易放弃的人,他找到了破局的方法,那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皇宫找关系。
耿道士去了皇家道观,全真祖庭之一:北京白云观。住持王道长曾给皇帝宠妃郑贵妃治过病。状子经王道长,郑贵妃递到了万历皇帝面前。万历皇帝本人对佛道并没有明显亲疏的想法,但是对此事却异乎寻常的关注,下令严查重办,皇城最高司法机关官员都是人精,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抓憨山来京治罪。
这事就该从佛教重要的理论因果来解释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郑贵妃为什么甘愿出手?并不是王道长给她治过病那么简单,是她对憨山的极度怨恨,为什么?
话说万历十岁登上皇帝宝座,早早婚配,多少年过去了,却没有儿子,这可不是小事,皇帝儿子是国家的未来主人,没有儿子那可是大事,严重的话能动摇民心,宫廷不稳。皇帝想起老祖宗加封武当山真武大帝的事,派人去武当山求子!但是,李太后非常信佛,派人去五台山找高僧为国求嗣。而在五台山修行多年的憨山佛理精通,尤其禅定功深,名扬全山,被选为主法人之一!事后果然皇帝添二子,朱常洛朱常洵。朱常洵是万历最喜欢的郑贵妃所生,但是非常遗憾,王才人生的朱常洛,比朱常洵出世的早!
古代从皇宫到民间,有大规矩礼法。继承权不是现代人能理解的,那就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两位皇子都不是皇后所生,都是庶子,那先出生的哥哥朱常洛必须是太子,万历皇帝纵然非常偏爱郑贵妃及朱常洵,也没能力改变这个悠久的传统规矩!郑贵妃与皇后,朱常洵与太子之位擦肩而过,恐怕是将来朱常洛登基,自己的对手会放过自己吗?
而李太后,从此记住了憨山这位高僧,大力支持他,所以赠大藏经题寺额,无不应允!
万历皇帝为什么要治憨山之罪?其一就是,憨山求子施法灵验了!自己喜爱的儿子没先一步出生,必须封常洛为太子!憨山作为僧人,参与皇家子嗣事件中来,将来常洛登基,他说不定能获信任干扰国家大策!但这只是一个小原因,大原因是李太后信任憨山。万历表面极孝顺,那是装的,内心如现代孩子一样逆反心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什么反抗母亲?
李太后真是个幸运又聪明过人的女人。她本来是裕王府宫女,王妃陈氏无子,她因生子获得了侧妃。裕王成了皇帝,陈妃顺理成章成了皇后,而李侧妃的在当时奇葩的规矩中,地位只相当于亲生儿子的姨妈,儿子得称陈皇后为母后!陈皇后曾劝皇帝节欲,因此触怒皇帝被打入冷宫!皇帝不听良言,纵欲过度早早的死了,十岁的朱翊钧成了万历皇帝。李妃凭聪明才智,联合三位顾命大臣之一的张居正,稳定朝堂,发行新国策,令国家富强,奠定了万历在位48年的根基,成就了万历成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李妃当然也授意儿子封自己为李太后,方便垂帘听政!
李太后从小对儿子的培养都是严格的,与现代孩子一样,朱翊钧养尊处优,被压制下努学习各种知识礼法,如何当个好皇帝,小孩子都爱玩,强迫学习,没有逆反心理才是有鬼了。但身处皇宫斗争残酷无情中长大的朱翊钧懂的隐忍伪装,逆反心理被强压,表现出来的是个乘孩子。对陈太后,如亲母一样恭敬。对生母李太后与张居正也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内心在等待将来的扬眉吐气机会!
憨山的状子到他面前时,他已经当一二十年皇帝了,当年让他隐忍害怕装孙子的张居正早死了,他也抄了张居正的家,满足了报复心理!但另一个压他的大山是亲母李太后,于情于理都不能太过分针对真心为自己好的生母,但怨气不发泄是不可能的。
李太后不是信佛又崇信憨山?状子到眼前后,万历冷笑中下了严查的命令,最后也算给李太后留一点点面子,没有斩杀憨山,但革了僧藉,发配充军雷州!毁海印寺,重建太清宫,加封道士耿义兰为真人!李太后看到儿子最终处理结果,默然了!岂止是憨山,张居正对万历朝的国家政府是有大功的,厉精图治改革。但死后被抄家时,李太后都默然了!
儿大不由娘,三十而立了。李太后又没有武则天的极度权力欲,为女皇梦不惜儿女性命!她是真心爱儿子的,过去严,也是为保证儿子能有本领治国,现代儿子大了,该放手给他当家,主宰国家的一切了!
憨山被抓入北京坐牢,急坏了他的好友,同为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真可宁愿舍了命也要奔走呼吁救憨山。憨山闻讯及忙去信阻止,告诉真可,错在当初没有听真可的意见,别在道教根据地建佛寺!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佛教道教间的一个寺观归属问题,而是已经成了政治博弈的棋子,结果不是讲理能决定的,全看执棋人的进能进多少,退者退多少。叮嘱真可:你千万莫参于进来,那样会增加你与我的危险!真可大师于是停了去京奔走方案,退而求其次,每天为憨山诵经祈福,以求度厄!
最后憨山的结局让真可松了一口气,发配充军,古之著名大禅师芙蓉道楷,大慧宗杲都经历过发配充军,此事有惯例,有惊无险。名气有那么大的高僧,到哪了都不可能真的当一小兵卒,仅是去军营留个名藉,不离开那个军区地界,行为上仍然可以自由出入寺庙!
这才有了憨山南方修行弘法的一系列故事!
如果您有兴趣看,就再写其他宗教大师背后的故事!
来源:破迷方能开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