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这个在操场边练绕口令的姑娘,后来会在九三阅兵直播里,用同一副嗓子让全国观众屏住呼吸。
零下二十度的呼和浩特清晨,宝晓峰把脸埋进围巾里,一路小跑去学校广播站。
那会儿她才十四岁,嗓音却像冻住的泉水,清冽得能划开空气。
谁能想到,这个在操场边练绕口令的姑娘,后来会在九三阅兵直播里,用同一副嗓子让全国观众屏住呼吸。
中传的排练厅镜子多得吓人,她每天七点准时到,把《新闻联播》的稿子贴在镜子上,对着自己皱眉头的样子练微笑。
同学回忆,她能把“国务院总理”四个字读出五种重音,就为了找到最顺耳的那一下。
这种死磕劲儿,后来成了央视同事口中的“宝式标准”——提词器上哪怕多一个逗号,她都要拉着编辑问清楚。
第一次坐进《新闻联播》演播室,导播喊倒计时的时候,她手心全是汗,却死死盯着摄像机红灯,像小时候盯着广播站那盏“ON AIR”。
播完最后一条口播,她才发现自己把台本攥出了指甲印。
那天回家,她煮了碗方便面,边吃边哭,哭完把汤都喝了——用她的话说,“得把紧张也咽下去”。
台里规定主播每年要读够50本非虚构书籍,她干脆把书单贴在冰箱门上,读完一本就画个勾。
有次记者跟拍她下班,发现她蹲在地铁口读《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到精彩处直接坐过了站。
这种“书呆子”气质,倒让她在主播群里显得特别——别人聊包包,她聊拜占庭货币改革。
关于单身,邻居大爷比她还急,老在电梯里念叨“姑娘别太挑”。
她听完笑笑,转头去参加读书会。
有次活动结束,一个九零后女孩拉着她说:“看到您没结婚也活得这么带劲,我妈终于不催我了。
”这话让她愣了半天,回家把书柜里的《第二性》又翻了一遍。
央视食堂的麻辣香锅窗口,常能看见她端着餐盘排队。
实习生偷偷观察,发现她永远选微辣,配一碗小米粥,说“嗓子比胃金贵”。
这种近乎苛刻的自律,让新来的主播跟着她学——把润喉糖当硬币攒,攒够一盒就奖励自己看场话剧。
有次直播突发连线故障,她对着镜头空挡三十秒,硬是用“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简讯”圆了过去。
事后她在化妆间啃苹果,跟化妆师开玩笑:“今天这三十秒,够我回呼和浩特吃三顿烧麦了。
”这种把失误当段子讲的本事,让台里年轻人都想跟她搭班。
现在她周末会去中国美术馆看展,站在一幅宋代山水画前能看半小时。
有观众认出她,小声议论“央视主播也一个人逛啊”,她就假装没听见,继续研究画里的皴法。
这种旁若无人的专注,倒成了她最动人的样子——就像十四岁那年,广播站里只有她和话筒的时候。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