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遇危机,指南抛弃「二选一」,建议「全都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09:48 1

摘要:以前我们就感觉到,同等尿蛋白水平下,IgA肾病比其他肾病严重,中国患者比欧美严重,但没想到这么严重:

IgA肾病遇危机

2024年,NDT《透析与肾移植》发布了一项很惨的统计数据——我国北大的队列研究《中国IgA肾病的长期结局》:

纳入了2003-2023年间的2141位IgA肾病患者,令人瞩目的是,大部分患者进展到了尿毒症:

(1)10年,所有纳入患者的肾脏存活率61%,15年仅为40%、不到一半了;

(2)10年,平均尿蛋白1克以上组,肾脏存活率仅为33%;

(3)10年,平均尿蛋白0.5克-1克组,肾脏存活率降至78%.

以前我们就感觉到,同等尿蛋白水平下,IgA肾病比其他肾病严重,中国患者比欧美严重,但没想到这么严重:

尿蛋白都降到0.5-1g了,已经属于显效的了,但依然有22%的患者连10年都没撑过去,15年的数据更惨。那20年、30年下去……虽然研究经费和条件不支持跨那么长时间,但足够细思恐极。

结果数据中还能看的,也就平均尿蛋白0.3-0.5、以及0.3以下这两个区间,10年肾脏存活率94%和97%.

自从人类1969年发现IgA肾病,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病就一遍又一遍地刷新人们的认知。当年的“尿蛋白较少、未发现肾功能明显波动”这个最初印象,早已破灭。每隔十多年一统计,就发现这病比以前理解的更加严重。

面对这种处境,这几年肾病领域也推出了许多IgA肾病的新办法,于是最近,指南更新了。

指南抛弃「二选一」

IgA肾病,虽然能用的药挺多,但多为辅助药物,主要药物只有2种(免疫抑制剂和普利/沙坦类药物),多数情况下只选用其中1种。

然而如今,持续30年的二选一时代,结束了。

其实早该结束了,只是需要一个结束的标志,也就是需要一个有分量的人或机构来宣布这事。

这个标志来自于肾病领域的带头学术机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汇集了包括我国和欧美等地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的顶尖肾脏人才。

虽说美国肾脏病学会、欧洲肾脏病协会、亚太肾脏病学会等机构也有较大影响力,但是在指南的制定上,KDIGO指南还是带头的,为各国的指南制定提供指引。

上次KDIGO发布IgA肾病/血管炎指南,还是4年前。

4年时间,对KDIGO来说并不长,因为这是一个沉得住气的机构。医疗革新不算大的时候,他忍过十多年不更新指南。

也是因为他的编写专家,基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本身就比较忙,编指南是额外挤出来的时间。如果别的活不干、全职编指南,能一年出好多部,不出好多部还会被领导批不干活,就像如今的各种APP,频繁地瞎更新,越更新越难用。

最近这短短4年,IgA肾病风云变幻、今非昔比,早已不是当年模样。于是KDIGO终于忍不住,发布了《2025 IgA肾病/血管炎指南》

看了一遍后,发现和上一版相比,改动挺多。不过我看,这些改动大多都指向一个目的:推动「双轨治疗」。

我们都知道,以往IgA肾病的治疗分为两种:

1、病情较轻的时候,应用RAS抑制剂(普利/沙坦类药物);

2、病情较重的时候,应用免疫抑制剂(比如激素、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

这两类药物,经常是不联用,倒不是俩药相克,只是,轻病用重药,得不偿失;重病用轻药,隔靴搔痒。经常是二选一。

IgA肾病里边,中等程度的患者很多,该用哪种呢?也经常是二选一。

而现在,这个规律被打破了。

新指南建议,不要二选一,二者联用:

以往的重药,就是激素,还是足量的全身性激素:一天十几片泼尼松/甲泼尼龙。这东西的副作用,名声在外,轻病不用。

然而现在,来了靶向激素,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副作用小。药监局还解除了它的尿蛋白限制,无论尿蛋白高低,都能用。

有个问题是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的可及性:贵,还经常缺货。这种情况,指南还建议使用平替——「半量激素+感染预防」方案:

甲泼尼龙0.4(泼尼松0.5)mg/kg/d(最大剂量32mg/d)+抗肺孢子菌预防治疗

实际操作,咱们工作量会大点,但也能做到利大于弊。

当然,实在害怕激素,也可以换为来氟米特、雷公藤、吗替麦考酚酯等等副作用少点的。

2、重病能用轻药了

如果尿蛋白大于2.5克,主流试验基本上都显示激素利大于弊,减少了尿蛋白和肾衰竭发生率。那么显效了,有没有必要再加普利/沙坦呢?

以前很多医生觉得,没必要了,尿蛋白都降到零点几克了,书上不是说超过1克了风险才大嘛!

但那是过去式了,依据最近的研究,药监局都不再限制布地奈德的尿蛋白指征了。也促使人们意识到,即便免疫抑制剂控制住了大头,剩下的小头也依然足够威胁肾脏,仍需要加上普利/沙坦。

于是这次新指南建议:

建议1.4.4.1:除非存在禁忌症,所有IgA肾病患者都应接受最大耐受剂量的普利/沙坦。(1级推荐,B级证据)

另外,司帕生坦和列净类药物也在推荐名单中。只是,没说它们要一起用。

应该一起用吗?

司帕生坦与普利/沙坦,共用血管紧张素通路,肯定不能一起用。

至于列净要不要一起,就值得玩味了。

按指南的说法,列净在硬证据、也就是在随机对照试验(DAPA-CKD、以及EMPA-KIDNEY试验)中,并没有要求受试患者必须联用普利/沙坦;而且纳入的肾衰患者居多、肾功能正常的蛋白尿患者少。所以,这次指南只建议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的IgA患者使用列净。至于肾功能正常的、尿蛋白高的,证据不够硬,不讲。

KDIGO还是一如既往地严谨:可以不说,一旦说了就不能错;不说不代表不能做,可以做,拿到硬证据后,指南可以再补充,但只想有补充的可能、不想有被推翻的可能。比如咱们IgA肾友经常用的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等等,用了几十年了,但KDIGO都从来没推荐过。

从这点来看,KDIGO比药监局还谨慎。药监局都经常把各种警告改来改去,发过的通知再撤销如家常便饭。KDIGO成立二十多年来,给过的建议似乎还真没哪一条反悔过。

结语

IgA肾病爱找年轻人,如今看来,如果尿蛋白不降到0.5克以下,这些年轻人要终生不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以前我们以为,尿蛋白不仅要降到1g、还要降到0.5甚至0.3g以下的做法,是可做、可不做的“锦上添花”,没想到,是挽救肾脏的“救命稻草”。

再加上我们强化治疗的手段越来越成熟,于是,在“病魔上压力+医疗有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指南正式宣布「双轨治疗」。

最后解释一下,为了便于理解,我上面只说「双轨治疗」是轻药、重药一起用,其实指南的意思,是病因(致病性IgA1免疫复合物)、病理(肾脏结构改变)一起控制,也就是,IgA肾病要既控制IgA、也控制肾病。这层意思,涉及到发病机制,限于篇幅,今天不讲了,以后再说。

也希望「双轨治疗」,能够像指南希望的那样,大幅减少尿毒症发生,10年的肾脏存活率达到94%.

来源:肾科石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