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马龙区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烟后作物种植,创新探索“烟+鲜食玉米”轮作模式,充分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为农户开辟增收新路径,形成“一地双收”的粮经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双提升”。
曲靖融媒讯(特约记者查朝云 通讯员冯书生) 今年以来,马龙区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烟后作物种植,创新探索“烟+鲜食玉米”轮作模式,充分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为农户开辟增收新路径,形成“一地双收”的粮经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双提升”。
烤烟是马龙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烤烟采收后,烟田常面临土地闲置、资源浪费的问题。对此,马龙区充分利用烤烟种植留存的肥料、地膜、滴灌设施以及土壤中未消耗的养分和水分,引导农户在烟田轮作鲜食玉米,既能省去重新整地、施肥的成本,又大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我们从移栽烤烟时就把烟后玉米种植计划落实到户、到地块、到人员,确保土地不‘空闲’,资源不浪费。”马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模式让昔日的“季节性闲田”变成了“四季增收田”。
在旧县街道白塔社区,“烟+鲜食玉米”轮作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白塔社区通过订单种植模式,引导辖区居民小组发展“烟+鲜食玉米”种植2000余亩,并带动附近散户、种植大户新增种植1000余亩,总面积超3000亩。为打消农户顾虑,马龙区农业农村局全程保驾护航:统一采购并免费提供玉米苗,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同时,主动对接市场,帮助农户与收购商签订保底收购合同。“我们只管把玉米种好,销路和价格都不用愁!”白塔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家云的话,道出了农户们的心声。
据测算,鲜食玉米从播种到采收仅需3个多月,亩产量在800公斤到1200公斤,亩产值在1500元到2500元,经济效益显著。更重要的是,“烟粮轮作”模式还解决了当地秋冬季节的劳动力就业问题。烤烟采收后,不少农户原本只能外出务工,如今,他们在“家门口”的玉米基地就能务工。“我来玉米基地除草、施肥,一天能挣120元,还能照顾家里。”正在田间劳作的白塔社区居民段国华说。
近年来,马龙区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以“烟+N”种植模式为抓手,在发展烤烟产业的同时,不断拓宽粮经作物轮作路径。“‘烟+鲜食玉米’轮作模式既守住了‘粮袋子’,又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多适配本地的轮作模式,让土地产能最大化,助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马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