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均由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且无特效药,发热、皮疹、疼痛等临床症状相似,但细节各有不同。
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蚊子
很可能是病原体的携带者!
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
统称为蚊媒传染病
其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
登革热是最常见的3种
它们虽然都由蚊子传播
症状相似却各有特点
那么,如何区分与防控
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登革热?
一、认清“蚊媒三兄弟”
症状相似,细节不同
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均由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且无特效药,发热、皮疹、疼痛等临床症状相似,但细节各有不同。
点击查看大图
二、传播方式
共性与特殊风险
1传播链相同
人→蚊→人。即蚊子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蚊子再叮咬健康人群,完成病毒的传播。
2特殊传播风险
01.基孔肯雅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易重症,关节痛明显。
图片来源:千库网
02.寨卡病毒病:可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危害最大,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小头畸形”及其他严重出生缺陷。
图片来源:千库网
03.登革热:重症风险高,需警惕二次感染。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感染任意一种血清型后仍可感染其他型别,且重复感染会增加重症风险。
三、防控3步走
全民行动,灭蚊是关键
1清积水,断蚊“生娃地”
01.翻盆倒罐:清理阳台、庭院的花盆托盘、废弃瓶罐、轮胎等积水;勤换水,水培植物3~5天换水,清洗容器。
02.填堵积水:疏通排水槽、填平树洞。
03.储水加盖:水桶、水缸密封,无法清理的积水投放灭蚊幼剂。
2防叮咬,个人防护到位
01.穿衣防护: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暴露。
02.驱蚊利器:使用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孕妇儿童选安全成分。
03.居家防蚊: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用蚊帐,必要时用蚊香、电蚊拍。
图片来源:千库网
04.避开高危时段: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减少户外活动。
3早就医,及时阻断传播
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孕妇或计划怀孕者,应避免前往寨卡流行区(东南亚、南美等地),回国后密切监测。
四、旅行警示
境外归来需谨慎
高风险地区: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
防护要点:旅行前查疫情,穿长袖衣物、涂抹驱蚊剂;回国后自我监测14天,出现症状立即就医。
五、破除误区科学认知,不恐慌
❌误区1:认为这三种疾病是同一种病,只是叫法不同。
✅真相:它们是三种由不同病毒引起的不同疾病。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DENV-1,2,3,4四种血清型)引起。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
寨卡病毒病:由寨卡病毒(ZIKV)引起。
❌误区2: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登革热三种疾病会人传人。
图片来源:@蚊子动漫
✅真相:三种疾病均是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常规接触(如握手、共餐等)不会传播;寨卡病毒病存在特殊风险,可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
❌误区3:没有特效药,所以没办法治疗。
✅真相:“没有特效抗病毒药”≠“没办法治疗”。目前确实没有针对这三种病毒的特定抗病毒药物。但治疗是必要的:治疗的核心是支持性疗法,即缓解症状、让患者感觉舒适,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图片来源:@蚊子动漫
六、总结与核心建议
1明确区别
这是三种不同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和风险不同。
2预防第一
核心是防蚊叮咬和清除蚊虫孳生地。
3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尤其是从流行区返回后,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以便医生准确判断。
4谨慎用药
切勿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应先咨询医生,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5特殊人群
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应特别警惕寨卡病毒,尽量避免前往流行区。
防控的关键
始终是“清积水、防叮咬”
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
别拖延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史
科学应对
才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好办法
【郑重提示:本文文内部分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健康科普视频推荐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期封面:
供稿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撰稿 | 王静
文编 | 陈梅
美编 | 陈梅
一校 | 龙玉婷 陈梅 黄美婵
二校 | 严桐桐
三校 | 余宗蓉 黎因
审核 | 黄波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8:00-12:00,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8:00-11:30,15:00-17:30;周六、周日:8:30-11:30。
来源:广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