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建议吃那些东西有利于康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06:29 1

摘要:脊髓损伤后的营养支持是康复的基石,它直接影响着并发症的预防、神经恢复的进程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

脊髓损伤后的营养支持是康复的基石,它直接影响着并发症的预防、神经恢复的进程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

下面我将从西医科学和中医养生两个角度,详细阐述脊髓损伤患者的饮食建议。

一、 西医科学角度:精准营养,支持功能

西医强调基于循证医学,针对脊髓损伤后身体发生的具体生理变化(如代谢改变、肌肉萎缩、神经源性膀胱/肠道等)来制定营养目标。核心原则是:控制体重、促进组织修复、管理二便。

1. 控制总热量,维持健康体重

· 目标:脊髓损伤后,基础代谢率下降,活动量减少,极易导致体重增加,加重行动负担和护理难度。同时,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压疮的风险。

· 建议:

· 在康复师或营养师指导下,计算每日所需热量。

· 选择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即体积小但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空热量”的垃圾食品。

2. 优质蛋白质——修复的基石

· 目标:修复受损组织,防止肌肉大量萎缩(少肌症),维持皮肤健康以预防压疮。

· 建议:

· 来源:瘦肉(鸡胸肉、鱼肉)、鸡蛋、低脂奶制品、豆制品(豆腐、豆浆)、 legumes(扁豆、鹰嘴豆)。

· 摄入量:根据损伤程度和身体状况调整,一般为每公斤体重1.2-1.5克(例如,70公斤体重者每日约需84-105克蛋白质)。过多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

3. 膳食纤维——肠道管理的关键

· 目标:脊髓损伤常导致神经源性肠道,表现为便秘或失禁。充足的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促进规律排便。

· 建议:

· 来源:全谷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蔬菜(绿叶菜、西兰花、胡萝卜)、水果(带皮吃的苹果、梨、浆果)、豆类、坚果和种子。

· 重要提示:增加纤维摄入的同时,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否则会加重便秘。

4. 充足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 维生素C & 锌:对胶原蛋白合成和伤口/压疮愈合至关重要。来源: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维C);坚果、种子、全谷物(锌)。

· 维生素D & 钙:由于缺乏负重和日照,脊髓损伤患者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充足的钙和维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 来源:低脂奶制品、强化豆奶、深绿色蔬菜(钙);晒太阳是主要来源,但通常需要额外补充剂(需遵医嘱)。

· B族维生素:对神经系统健康有益。来源:全谷物、瘦肉、蛋类。

5. 水分——维持一切生理功能

· 目标:预防尿路感染(稀释尿液)、防止便秘、维持血液循环和血压稳定。

· 建议:

·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具体量需根据膀胱管理方案调整,如有液体限制需遵医嘱)。

·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定时定量饮用。清水是最佳选择。

【西医总结】:饮食应均衡、高纤维、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严格控制总热量。强烈建议咨询注册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二、 中医养生角度:调理整体,平衡阴阳

中医认为脊髓损伤属于“痿证”、“体惰”范畴,核心病机是 “督脉损伤,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瘀血阻络”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循行于脊柱;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脾主肌肉、四肢。因此,食疗原则是补肾填精、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1. 补肾益精,强筋健骨(对应“肾主骨生髓”)

· 目标:填补损伤后耗损的肾精,强健骨骼,促进神经恢复。

· 推荐食物:

· 黑色食物: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中医认为黑色入肾。

· 坚果种子类:核桃、栗子、腰果。有温肾、健脑之功。

· 一些肉类:羊肉、猪肉、猪腰、骨髓。有滋补肾精的作用。(注意适量,避免油腻)

· 海鲜:海参、虾、牡蛎。有滋阴补肾阳之效。

2. 健脾益气,养血生肌(对应“脾主肌肉四肢”)

· 目标: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将食物营养有效转化为气血,濡养萎缩的肌肉。

· 推荐食物:

· 五谷杂粮:小米、薏米、山药、南瓜、大枣。性味甘平,最养脾胃。

· 肉类:牛肉、鸡肉。温补气血。

· 黄芪、党参:可用来煲汤,是经典的补气药材。

3.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目标:改善损伤局部的血液循环,化解瘀血,缓解疼痛和僵硬。

· 推荐食物:

·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 桃仁:常用于活血通便(需注意用量,最好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洋葱、黑木耳:有活血通脉的辅助作用。

· 少量醋:有软坚散结、活血的作用。

4. 通利二便,化湿祛浊

· 目标:解决便秘和泌尿系统问题,中医视为“湿浊”内停。

· 推荐食物:

· 利水渗湿:薏米、赤小豆、冬瓜。煮汤饮用,有助于清热利湿。

· 润肠通便:蜂蜜、香蕉、火麻仁、杏仁。性质温和,可润燥滑肠。

【中医总结】:饮食应注重食物的性(寒、热、温、凉)和味(酸、苦、甘、辛、咸),以温补、平补为主,避免生冷、寒凉、油腻碍胃的食物。强调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特别注意】:中医食疗强调整体辨证和个体化,以上仅为通用原则。患者体质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分,最好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施食。

三、 中西医结合的实际应用建议

1. 基础框架遵循西医:以控制热量、高蛋白、高纤维、多饮水为核心框架,这是管理现代医学已知风险最有效的方法。

2. 细节融入中医智慧:

· 在主食中加入黑米、小米、薏米,既增加了纤维(西),又实现了补肾健脾(中)。

· 煲汤时用猪骨/鸡肉(提供蛋白质,西),同时加入山药、红枣、枸杞(健脾补肾,中)。

· 零食选择核桃、黑芝麻糊(补充健康脂肪和微量元素,西;补肾益精,中)。

3. 避免冲突:例如,西医要求多喝水,而中医可能建议某些体质的人不宜过度饮用“水湿”,这时应咨询医生找到平衡点,比如用薏米水代替部分白开水。

4. 最重要的原则:个体化。每个人的损伤程度、并发症、体质、代谢状况都不同。最好的方法是同时咨询西医临床营养师和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让他们共同为您制定一份安全、有效、可持续的饮食计划。

希望这份详细的解答能对您有所帮助!祝康复顺利!

赵东升主任简介

医学硕士,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近20年。使用独创的“三维一体疗法”成功促醒大量昏迷病人,使上百例脊髓损伤瘫痪患者重新站起来。最早在陕西省开展第一例脊髓电刺激治疗昏迷病人,第一例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截瘫病人,第一例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下肢缺血顽固性疼痛。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国家专利32项(其中四项发明专利),担任多部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擅长:

1.脑病方面:昏迷促醒,脑肿瘤、脑积水、脑梗死偏瘫、肌张力增高、顽固性癫痫、三叉神经痛、脑干出血、老年痴呆、帕金森、头痛等;

2.脊髓病方面:脊髓损伤、脊柱术后疼痛、大小便障碍、脊髓肿瘤、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栓系、脊膜膨出、痉挛性截瘫等;

3.周围神经疾病方面:糖尿病足、下肢缺血性疼痛、臂丛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男性功能障碍等

门诊时间:

北院区:周一全天门诊二楼203A 第五诊室

南院区:周二全天门诊三楼310诊室

来源:国辉会论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