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午由碛口古镇返回吕梁市离石区街里。并住进预订好的兴华快捷酒店。然后出去落实一下去机场大巴的时刻。同时,预约了顺风车去北距市区近50公里的方山县于成龙故里去看一看。
2025年8月25日
上午由碛口古镇返回吕梁市离石区街里。并住进预订好的兴华快捷酒店。然后出去落实一下去机场大巴的时刻。同时,预约了顺风车去北距市区近50公里的方山县于成龙故里去看一看。
走进《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大门,迎面就是清初名臣,于成龙身着官袍的雄伟立像。于成龙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早年科举失意。直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才进入国子监学习深造。并于当年四十五岁时被授予广西罗城县令一职。
罗城县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是真正的穷乡僻壤。于成龙在罗城砥砺前行,开拓进取,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大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下图是文化园院内左侧,一座明代的,保存较完好的过街楼。过街楼墙壁有一处石板,记载了于成龙及父辈维修古楼的情况。
右侧是一棵苍天大树。沿着树旁走过去,就是于成龙故里。当初的陈年陈房陋院早就残破不堪了。故居是廉政文化园的一部分,也是近些年新建的。作为当朝的封疆大吏,于成龙故里竟然没有留下房子一间,土地一垄。
院内正面是普通四眼窑洞。窑洞西侧是于成龙的住房。里面的摆设和普通百姓家的没啥两样。右侧是子嗣的旧居。
正房前面有一组雕像。是于成龙离家赴任途中,看望好友时的一个场景。好友知道此行的凶险,也深谙于成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性格,面对于成龙质言无隐,执笔写下的“天理良心”四字。也只能告慰他“保重身体,怀揣家国天下。” 辞行离别。
于成龙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深得人民群众爱戴。其轶事典故也流传至今:于成龙最初在罗城县任职时,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儿子回家时,他把仅有的一只咸鸭,切了一半给儿子。由此,人们都叫他“半鸭知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疆大吏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终年六十八岁。室中空荡无物。仅床头放着一件绨袍,几只瓦罐,有的盛有一点粗米,有的盛些盐制豆豉。仅此数物而已。为官二十载,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发妻阔别二十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怎能不被后人景仰赞颂。
于成龙一生恪尽职守,严以自律,得以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赐祭葬,赠官太子太保,谥号“清端”。并称赞他:“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
同是朝廷高官——和珅被称天下第一tan官,于成龙则被皇帝封为天下第一廉吏。和珅的雍和宫富丽堂皇。于成龙故居民间陋院。真是天壤之别啊!想起著名演员范伟的一句台词: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8月26日
清晨朦胧中就感觉,外面又是淅淅沥沥的雨在下,时大时小。看看时间已经是7点多了。趁雨小点时,就出去了。在客运总站进一步核实:机场大巴下午1、20准时出发。这下心里总算有底了。然后,在附近吃了早点。又乘公交车返回兴华快捷酒店。吕梁的公交车也是免费乘坐。[赞]
上午在酒店简单地整理下日记文稿。中午退房,在公交站口买了汉堡、炸鸡等食品。因为返程时间安排的比较紧,怕没时间吃饭。整个返程安排如下:下午3点20分至4点40分,航班吕梁到北京大兴机场。
6点47分至7点43分动车,北京南站到天津站。
7点54分至27日早8点5分,天津站到长春站。此一行虽如走马灯一样,但安全返回长春。[呲牙]
内蒙、山西一行数千公里,来去近20天。虽然辛苦,但收获极大。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好友占用自己宝贵时间来阅览、点评愚作。我们下则日记中再见。(全文终)
来源:人生就是一次未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