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3日中控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9月17日接受机构调研,Morgan Stanley、GIC、Cbus Super、Oaktree Capital、Norges Bank Investment、Hel Ved Capital、Pinpoi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9月23日中控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9月17日接受机构调研,Morgan Stanley、GIC、Cbus Super、Oaktree Capital、Norges Bank Investment、Hel Ved Capital、Pinpoint、Anatole Investment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答环节:
答:问环节
1、据悉,8 月底公司发布了新一代工业 I 大模型 TPT 2,如何理解 TPT 2 给行业带来的核心价值?
TPT 2 是公司专为流程工业核心需求打造的革命性工业I 工具,其核心价值主要在于三方面。
(1)集约化赋能,穿透数据价值层TPT 2 依托 SCOPES 能力矩阵(Simulation, Control, Optimization, Prediction, Evaluation, Statistics)颠覆传统“一场景一模型”的分散开发模式,通过语言交互高效生成可适用于各类工艺装置的智能体,替代模拟、控制、优化、预测、评估、统计等环节的 N 个工业软件,实现集约化智能支持,让数据深层价值高效释放。
(2)专家级交互,实时锚定决策点TPT 2 深度融合工业生产数据规律,可实现根因定位与精准预测,为工业问题诊治开辟新路径。借助对话式交互,用户能轻松分析、处置生产问题,享受 7x24 小时在线的专家级决策支持,直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全链路闭环,突破无人化瓶颈TPT 2 实现“感知-识别-决策-执行”全链路闭环能力,可跨越装置与场景限制,应对复杂工业环境,为企业少人化、无人化及高度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技术底座。
作为以 MoE(混合专家模型)为核心的工业智能体平台,TPT 2 深度融合多项技术体系,推动工业应用从传统工具型助手,向具备异常主动识别、风险智能评估与自主决策执行能力的智能体(gents)演进,以场景化智能解决方案重塑生产范式,实现工业软件技术体系与应用模式的重大创新。
2、相较于公司在 2024 年发布的第一代 TPT,TPT 2 在能力上、模式上有什么重要提升?
自 2024 年 6 月发布以来,TPT 已经成功落地超过 110 个项目,广泛覆盖石化、化工、能源电力、油气、医药食品、冶金、建材等领域的国内外领军企业,不仅完成了从技术概念到成熟产品的跨越,更在流程工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场景中实现了规模化商业落地。
相较于上一代产品,最新发布的 TPT 2 一方面对 Transformer算法架构进行深度改进和优化,并创新采用 MoE 混合专家模型。该模式既能深度挖掘工业多维数据中的内在关系,又能理解自然语言需求,实现“数据+指令”的智能协同;另一方面,TPT 2 深度融合中控 30 余年服务的 3.7 万家工厂及“数据联盟”模式、积累超 1 亿 I/O 点数的千厂机理知识,让模型不仅“能看见数据”,更“能读懂工艺”,避免陷入“I 幻觉”陷阱。
而 TPT 2 最大的变化在于应用模式的革新从 1.0 时代需要专家上门实施,2.0 扩展为既保留了企业本地部署的诉求,更增加了平台化、自助式服务。用户企业可像使用专业工具一样,自主查询数据、寻求优化方案、获取预警信息,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和成本,真正实现了 I 能力的普惠化。
3、近期人工智能领域政策频出,公司如何理解相关政策对公司工业 I 发展方向的指导意义?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中控技术自主研发的时间序列大模型 TPT 2,正是响应这一号召,致力于解决流程工业中长期存在的安全生产、质量优化、能耗控制等核心痛点。流程工业,如石油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其生产装置常年连续运转,多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环境,对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要求极高。然而,依赖传统人工经验和分散的专家系统,已难以应对复杂工况下的实时优化与风险预警,TPT 2 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TPT 2 的核心在于“数据+知识”的双轮驱动。它并非简单的语言模型,而是基于海量工业实时数据(时间序列数据)与第一性原理(如化学、物理反应机制)深度融合训练而成。这种架构确保了模型既具备从数据中学习规律的能力,又严格遵守科学约束,杜绝了“I 幻觉”,输出结果可靠、可解释、可直接应用于工业闭环控制,主要攻克安全预测与预警、工艺参数优化、全流程智能决策三大工业难题。
目前,TPT 2 应用的经济效益已然显现在兰州石化,通过对乙烯装置进行优化,单炉年净收益可超三百万元;在万华化学,全厂级应用的年增效益可达数千万元级别。装置规模越大,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显著。有的通过降本增效直接创造利润,有的则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核心竞争力。
4、据悉,今日公司成功中标中国石化两大百万吨乙烯项目,前述项目将实现什么样的应用价值,对公司及行业的意义如何?
近日,公司依托自身稳定可靠的控制系统、成熟的工程经验与良好的本地化服务,成功中标中国石化两项重大改造升级项目——茂名石化百万吨乙烯和河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彰显了公司控制系统的技术领先性与行业认可度。
在“茂名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中,公司以核心控制系统DCS、SIS、GDS 以及智能设备管理、高级报警管理、控制性能监控、网络安全等产品参与改建 300 万吨/年催化裂解与配套 15 万吨/年MTBE 等装置,新建 100 万吨/年 3#乙烯装置与配套 50 万吨/年 1#裂解汽油加氢等装置。同时,公司将茂名石化破局传统炼化的战略转身与自身“1+2+N”工业 I 驱动的企业智能运行新架构融合,项目成功实施后,将为全厂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现代化智能工厂管理模式的落地奠定良好基础,预计每年将新增近百万吨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在“河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中,公司以“I+数据”为改建核心,针对 100 万吨/年乙烯、60 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40 万吨/年芳烃抽提等装置提供从 DCS 到智能设备管理、高级报警管理、操作数据管理、控制性能监控、控制系统完整性管理等 I 产品系列。项目成功实施后,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 200 亿元。
面向未来,公司将以深耕石化行业三十余载的积淀、10 万套项目锤炼的经验,携手中国石化及更多行业伙伴,产业集群实现规模跃升,助力石化产业向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共建国内领先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5、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 26MW级海上风电机组近日在山东东营成功完成吊装,中控技术相关产品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近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 26MW 级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东营成功完成吊装。在 600 吨级机舱于百米高空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的背后,中控技术自主研发的 PLC 在主控系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助力这一“国之重器”实现了全国产化、高可靠与零失误的“极限挑战”。
该机组由东方电气集团下属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风电”)完全自主研制,作为将中国风电推向“两位数时代”的先驱,东方风电在海上风机大型化方面处于领跑地位,本次选择与中控技术合作,正是看中了公司 PLC 产品的高可靠性、智能化水平、全面的国产化合规能力以及丰富的行业适配经验。中控技术 PLC 的技术指标完全契合海上风电严苛的环境要求,国产化优势有效应对供应链风险,符合国家战略导向。
在 I 加速发展的今天,自动化是数字化的根基,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高端 PLC 正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核心力量。未来,中控技术 PLC 将进一步融合 I 技术,实现高可靠、高性能与智能化的统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覆盖研发、生产与可靠性工程的全链路质量保障,持续提供安全、可靠的 PLC 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为中国制造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坚实支撑。
接待过程中,公司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并严格按照《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
中控技术主营业务:面向工业3.0+工业4.0全力构建“1+2+N”智能工厂新架构,构建4大数据基座+1个智能引擎,4大数据基座包括设备基座(PRIDE)、运行基座(OMC)、质量基座(Q-Lab)和模拟基座(APEX),基于工业多源数据进行融合训练,建立流程工业高泛化、高可靠的智能引擎,构建AI+数据核心竞争力,将数据价值最大化,定义和重塑流程工业新形态,深入构建5S线下门店+S2B线上平台的一站式工业服务新模式,5S线下门店为客户提供贴近用户的工业领域端到端、门对门专业服务。
中控技术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8.3亿元,同比下降9.92%;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下降31.46%;扣非净利润2.89亿元,同比下降38.86%;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2.23亿元,同比下降11.5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下降36.96%;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降40.19%;负债率42.31%,投资收益5418.65万元,财务费用-2068.09万元,毛利率32.08%。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0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8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57.79。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6.35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1117.55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