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假的!央视曝光“新骗局”,多数老人上当,快看看你家遇到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09:55 1

摘要: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卖假货,他们精心设计了一套完美骗局,他们把目标人群像筛豆子一样精准地筛出来,让销售、发货、宣传彻底分离,你想找人都没地儿找,最后把老人的一片好心扭曲成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吐舌]简直难以置信,一个直播间,竟然连记者都无法进入,这背后藏着的,可不是什么商业机密,而是一个专门为咱爸妈辈“量身定制”的骗局。

9月21日,央视的曝光撕开了这个名为“国科优选”的黑幕,让我们看清了它究竟有多高明。

这场骗局到底如何?老年人为何总被“割韭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卖假货,他们精心设计了一套完美骗局,他们把目标人群像筛豆子一样精准地筛出来,让销售、发货、宣传彻底分离,你想找人都没地儿找,最后把老人的一片好心扭曲成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骗局的第一步,不是在网上广撒网,而是先从线下开始,骗子们深谙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他们把门店开在社区公园这类老人扎堆的地方,然后用“免费领鸡蛋”、“抢红包”这种小恩小惠,轻松吸引大爷大妈们的注意,通过这层过滤,筛选出对小便宜感兴趣的潜在目标。

一旦你被吸引过去,重头戏才刚刚开始,他们会引导你加入一个微信群,但这个群可不是随便就能进的,首先,年龄必须卡死在55岁以上,差一岁都不行,央视的记者第一次尝试,就因为年龄不符被直接拒之门外,后来换了个年长的同事,才勉强混了进去。

进了群,还有更严格的审查等着你,不仅要实名认证,还得回答一些问题,这一套流程下来,那些好奇心强、警惕性高的年轻人早就被剔除干净了,最终留下的,是一个成员高度同质化、更容易被统一操控的“精准猎物池”。

等到了直播时间,群里会分享一个链接,但这个链接是带密码的,直播内容更是神秘,主播从头到尾只靠一张嘴,唾沫横飞地吹嘘产品功效,你连个产品包装都看不见,更绝的是,直播一结束,视频立马消失,不留任何回看机会。

这种“阅后即焚”的模式,既制造了“限时福利”的紧迫感,又从根源上销毁了所有证据,让一切都死无对证。

完美“隐身术”

当老人们被主播那些“抑制幽门螺杆菌”、“立竿见影”的神奇功效说得心动不已,准备下单,你以为你你买的东西是在跟直播间的主播或是线下门店的老板,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操盘手,是那个远在天边的“国科优选总部”。

线下的门店,在这里扮演的角色被拆分得干干净净:它们只负责两件事,拉人和发货,店员对产品疗效、直播内容一问三不知,就是个工具人。

上海的王女士下单后,被告知要去附近的一家门店自提,可当她走进那家店时,却发现店里空空荡荡,没有任何关于她买的那个益生菌产品的宣传或陈列,商品和销售场景完全不符,就算事后有关部门来调查,这家门店也能撇得一干二净。

整个销售链条都被神秘的分离了,线上的直播负责“洗脑式”宣传,但它不展示实物,让你抓不住虚假宣传的把柄,线下的门店负责交付,但它不参与销售,与产品宣传毫无关联,而真正的交易,往往通过群内发的链接,引导到第三方支付甚至直接转账,完全绕开了有监管的电商平台。

中消协的专家分析得一针见血,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手里的交易记录支离破碎,想维权都不知道该告谁,一旦你提出退款,对方直接把你拉黑、踢出群聊,瞬间人间蒸发,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是无足轻重,谁都不用负全责。

而这个骗局最恨也是最厉害的就是,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骗子们非常清楚,老年人最大的软肋,就是对家人的爱与牵挂。

以上海的王女士为例,她之所以毫不犹豫地买下10盒所谓的“益生菌”,初衷无比单纯,就是希望家人的肠胃能好一点,在她看来,这是花钱买健康,是对家人的一份沉甸甸的关爱。骗局,就这样披上了“善意”的伪装。

然而,当她兴冲冲地把产品拿回家,家人的反应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面对这个来路不明、包装简陋的“神药”,家人出于安全考虑,坚决拒绝服用,甚至还埋怨她乱花钱,王女士的一片好心,换来的却是不解和指责。

这种情感上的反噬,对老人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们会感到委屈、自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骗子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而当真相最终揭晓,那款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神药”,经核实不过是连保健品都算不上的普通食品时,老人的心理防线就彻底崩溃了,他们不仅损失了金钱,更要承受“好心办坏事”带来的家庭内部压力。

这种强烈的羞耻感,会让他们选择沉默,宁愿把委屈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再跟子女沟通,从而陷入一种“自我内疚”的状态,骗局至此完美形成。

“国科优选”式骗局,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密,它不是单一的欺诈行为,而是一个集目标筛选、责任分散还有心理操控于一体的陷阱,它利用了私域直播监管的空白,更利用了老年人情感上的脆弱。

要根治这种骗局,监管部门必须行动起来,穿透这种层层分离的伪装,对整个黑色产业链进行全链条打击,不能让私域成为法外之地,而对于我们做子女的来说,更需要反思与家人的沟通方式。

当发现老人可能受骗时,不要直接指责和埋怨,这样恰恰会把他们推向骗子设下的心理陷阱,我们应该先放下评判,去理解他们那份“为家人好”的动机,用共情和耐心,帮助他们走出内疚的情感困境,毕竟,比戳穿骗局更重要的,是守护好家庭的爱与温暖!

信息来源:

来源:好时光放映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