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徽县,秋阳正好,金风送爽。沿着嘉陵江两岸的川道前行,目之所及皆是醉人的丰收画卷,沉甸甸的玉米棒缀满枝头,在微风中摇晃着饱满的籽粒,连片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压弯了枝条,果香随着风的轨迹漫过田埂。稻田里的稻穗已褪去青衫、换上金袍,收割机驶过之处,留下滚滚
九月的徽县,秋阳正好,金风送爽。沿着嘉陵江两岸的川道前行,目之所及皆是醉人的丰收画卷,沉甸甸的玉米棒缀满枝头,在微风中摇晃着饱满的籽粒,连片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压弯了枝条,果香随着风的轨迹漫过田埂。稻田里的稻穗已褪去青衫、换上金袍,收割机驶过之处,留下滚滚金浪与阵阵稻香。田埂上,农民们挎着竹篮、握着镰刀,脸上的汗珠映着阳光,却掩不住嘴角的笑意——这是属于他们的季节,是汗水浇灌出的喜悦。
在徽县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热闹的氛围早已铺满每个角落。红色的灯笼挂满会场四周,“庆丰收、促增收、强农业”的横幅在秋风中舒展;主舞台两侧,玉米、辣椒、南瓜拼成的“丰收塔”格外醒目,金黄的谷穗与火红的辣椒交织,成了最接地气的装饰。会场入口处,农特产品展销区早已人头攒动:来自全县15个乡镇的参展商们支起展台,将自家的核桃、木耳、土蜂蜜、中药材一一摆放整齐,有的还现场煮起了特色小吃,热气腾腾的香气瞬间拉近了人与土地的距离。
“尝尝咱们虞关乡的油面炒茶,传统风味,特别好喝。”展台前,农户一边给游客递着煮好的炒茶,一边忙着介绍。不远处的名优小吃品鉴区更是排起了长队,徽县麻食、江洛油饼、伏家镇面皮……这些承载着地方记忆的美食,让游客们在味蕾的满足中感受着乡土风情。舞台上,戏曲演出正精彩上演,秦剧团的演员们身着戏服,唱着秦腔选段,台下的老人们跟着节奏轻轻点头轻吟浅唱,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则围着展示丰收的展台前的嬉戏,在丰收的喜悦的大图景中一切都是最美的旋律。
除了传统的展销与表演,今年的丰收节还添了不少“新玩法”。在直播带货区,几位本地“新农人”正对着手机镜头热情介绍:“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徽县的高山苹果,不打农药、不催熟,咬一口脆甜多汁,现在下单还能享受丰收节专属优惠!”镜头前,一箱箱包装精美的苹果整齐码放,屏幕上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直播带货专区让深山里的农特产品通过网络走向了全国。
家电及3C数码产品以旧换新专区也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家里的旧洗衣机用了十年,早就想换个新的,今天赶上丰收节有补贴,算下来能省好几百!”大河店镇村民李大姐拿着旧洗衣机的回收单,笑着挑选新家电。而在书画展览区,数十幅以“丰收”“乡村”为主题的书画作品静静陈列,有描绘农田劳作的油画,有书写“五谷丰登”的书法,还有孩子们画的“我家的丰收季”水彩画,笔墨间满是对家乡、对土地的热爱。
分会场的热闹同样不逊于主会场。在栗川镇分会场,“丰收趣味运动会大赛”正火热进行,参赛者们挎着竹篮、踩着梯子,比速度、比采摘质量,围观村民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在江洛镇的稻田里,割稻子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游人参与其中,在农村“专家”的指导下握住镰刀,虽然动作生疏,却在弯腰、收割的过程中,也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在榆树乡和美乡村示范点,村民们自发组织了广场舞表演,伴着欢快的音乐,大家舞出了新时代农民的幸福与活力。
从主会场到分会场,从传统展销到直播带货,从戏曲表演到农事体验,徽县农民丰收节早已不是简单的“庆丰收”,更成了展示“三农”发展成果、连接城乡供需、激活乡村活力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农民是主角,他们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站上展台,分享丰收的喜悦。在这里,“三农”工作者是桥梁,他们忙着对接市场、推广技术,为乡村发展寻找新机遇。在这里,社会各界是伙伴,他们带着订单、带着资源、带着热情,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正如徽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杨斌所说:“丰收节就像一个‘纽带’,把农民的‘好产品’与市场的‘好需求’连起来,把乡村的‘好资源’与城市的‘好机遇’连起来,让丰收的喜悦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站在丰收的田野上展望未来,徽县的“三农”发展蓝图已然清晰。徽县将继续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以农业大县建设为目标,在土地上深耕、在产业上发力、在乡村上提质。通过深化党建联建产业联盟,让党组织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主心骨”,带动更多农户抱团发展。通过推进“八园区”“六基地”建设,让农业生产更具规模、更有效益,让“徽县核桃”“徽县木耳”等特色品牌走得更远。通过做强农特产品加工产业链,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让农民在产业链上获得更多收益。通过深化农文旅融合,把田园变成景区、把农房变成民宿、把农活变成体验,让乡村既有“烟火气”,又有“诗画意”。通过打造更多和美乡村样板,让道路更整洁、环境更优美、服务更完善,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来源:陇南徽县融媒